記者從北京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近日,該校科研團隊在下一代晶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個基於碳納米管的張量處理器晶片,可實現高能效的卷積神經網路運算。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ChatGPT等大模型應用的崛起,未來世界的數據將呈爆發式增長,海量數據的處理對晶片的算力和能量效率提出了嚴峻挑戰。然而,高能效計算晶片的發展正遭遇晶片架構、電晶體性能兩個重大瓶頸:傳統的馮·諾依曼架構已經無法滿足高速、高帶寬的數據搬運和處理需求,未來的高能效運算晶片必須在硬體架構上進行革新,以適用於神經網路等模型的張量數據運算。同時,構建晶片的矽基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也處於尺寸縮減、功耗劇增的困境,亟須發展超薄、高載流子遷移率的半導體作為溝道材料,期望構建比矽基CMOS電晶體具有更好可縮減性和更高性能的電晶體。
碳納米管具有優異的電學特性和超薄結構,碳納米管電晶體已經展現出超越商用矽基電晶體的性能和功耗潛力,因此有望成為構建未來高效能運算晶片的主要器件技術。只有在系統架構和底層電晶體兩個方面共同實現突破,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晶片的算力和能效。目前成熟的矽基器件技術的運算晶片主要依賴於架構的創新,而基於新材料電子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電晶體的性能,尚未有研究工作將二者結合起來。
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基於碳納米管電晶體這一新型器件技術,結合高效的脈動陣列架構設計,成功製備了世界首個碳納米管基的張量處理器晶片。該晶片採用新型器件工藝和脈動陣列架構,將3000個碳納米管電晶體集成為張量處理器晶片,將碳基電子學從器件研究推向系統演示,顯著提升卷積神經網路的運算效率,功耗極低,且準確率達到88%。此外,碳基電晶體展現出比矽基CMOS電晶體更優的速度、功耗等綜合優勢,碳基張量處理器在180納米技術節點具有3倍性能優勢,並有延續至先進技術節點的潛力,有望滿足人工智慧時代對高性能、高能效晶片的需求。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