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新辦29日舉行的“推動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透露,截至今年6月,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442.5萬件,權利人為企業的發明專利占比提升到72.8%,企業創新更加活躍。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9件,提前實現國家“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中國國內有效注冊商標量達4590.9萬件,再創新高。
中國智慧財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工作頂層設計,深化智慧財產權領域各項改革,引領智慧財產權事業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系列標誌性成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有效賦能經濟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次數同比增長22.2%。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5.3萬億元,占GDP比重增至12.7%。今年前5個月,智慧財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1800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17.7%。
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實施新修訂的《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修改列入中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發佈《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辦法》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和管理規定》,加強智慧財產權法治保障。深入推進資料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構建,在中國17個省市開展試點,便利資料要素流通利用。扎實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高標準推進25個智慧財產權保護示範區建設,累計批復建設115家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智慧財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2.04分。
全面提升便民利企水準。實施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編制出臺《智慧財產權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推動72項智慧財產權政務服務同標準辦理。開放60種智慧財產權基礎資料,實現“應開放盡開放”。持續提升智慧財產權審查品質和審查效率,發明專利平均審查週期壓減至15.7個月,審查準確率達到94.2%,商標註冊平均審查週期穩定在4個月,審查合格率保持在97.7%,均達到相同審查制度下的國際先進水準。
積極助力高水準對外開放。深度參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成功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和版權方面的《馬拉喀什條約》,推動締結了《產權組織智慧財產權、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條約》。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三大業務體系PCT國際專利、海牙體系外觀設計、馬德里國際商標申請中,中國申請人的申請量穩居世界前列。此外,還實現了244個中歐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完成第二批350個產品清單公示,有力密切了中歐經貿關係。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