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Gloria Dickie 報導 據歐盟監測機構的初步數據顯示,7月22日全球氣溫再次創下最熱紀錄,超過了7月21日24小時前創下的最高紀錄。
隨著熱浪在世界各地肆虐,以及野火席捲地中海、俄羅斯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區,7 月 22 日全球平均地表氣溫升至 17.15 攝氏度(62.87 華氏度)。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的數據,這比7月21的記錄高出 0.06 攝氏度(0.11 華氏度)。
其中包括南半球的氣溫,而南半球目前正處於冬季,這使得全球平均氣溫下降。
上一次創紀錄的高溫日是在 2023 年 7 月,當時從 7 月 3 日到 6 日連續四天多次刷新紀錄。在此之前,該紀錄是在 2016 年 8 月創下的。
今年的記錄之所以不同尋常,是因為與 2023 年和 2016 年不同,4 月份全球脫離了厄爾尼諾氣候模式,由於東太平洋海水比往常溫暖,厄爾尼諾氣候模式通常會放大全球氣溫。
德國萊比錫大學氣候科學家卡斯滕·豪斯坦說,在全球已進入厄爾尼諾-南方濤動中性階段的情況下,這一記錄再次被打破是 “了不起的”。
科學家們說,這表明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氣候變化對全球氣溫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肯雅氣象部門的氣候科學家喬伊斯·基穆泰說:“這真的令人擔憂,我們看到的不是厄爾尼諾年。”“我們看到信號回到了中性,實際上幾乎是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將導致全球大幅降溫,掩蓋氣候變化造成的部分變暖。
她說:“到那時,我們真的可以預期氣溫會下降。”“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那就意味著我們的星球真的出了問題。”
亞洲沸騰
中國本周發佈了一系列高溫警報,中國中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區的數十個氣象站記錄的氣溫超過40攝氏度(104華氏度)。
中國中部城市武漢本周舉辦了一次國際氣候變化會議,7月24日早些時候氣溫達到42.2攝氏度(108華氏度),武漢發佈了高溫紅色預警。
7月24日,臺灣也在為颱風“海鷗”的影響做準備,工廠和金融市場在暴雨預報中關閉。7月24日下午,颱風中心的風速接近西太平洋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中國國家氣象局也發佈了颱風紅色預警。
科學家們說,氣候變化正在使颱風——依靠海洋熱量獲取能量的熱帶氣旋——變得更加強烈,能夠達到更大的風速並帶來更多的降雨。
整個7月,日本也經歷了破紀錄的高溫。7月22日,全國47個縣中有39個縣發佈了中暑警報,氣溫超過37攝氏度(99華氏度)。
燃燒
7月23日,4000 多萬美國人面臨危險的氣溫,主要集中在美國西部,那裏的陣風和乾燥條件引發了數十場野火。
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未來兩天,從美國西南部向北延伸,穿過內華達州,進入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的地區將繼續籠罩在過熱的天氣中,週五氣溫將有所回升。
加拿大西部的阿爾伯塔省也在努力應對數十場野火,這些野火已導致數千人撤離,包括從賈斯珀國家公園撤離。
就連遙遠的北方也在經受熱浪的考驗。
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7月24日的氣溫將達到 31 攝氏度(88 華氏度),接近過去的記錄,而加拿大、俄羅斯和挪威北極地區部分地區的氣溫比 1979 年至 2000 年這一時節的基準平均氣溫高出 9 攝氏度(16.2 華氏度)以上。
由於異常炎熱的夏季助長了火勢,俄羅斯國家森林機構近幾天來一直在西伯利亞與數十處大火作鬥爭。
降溫?
在歐洲,西班牙經歷了今年夏天的第二波熱浪,這波熱浪於7月23日抵達,距離第一次熱浪結束僅四天。預計高溫在7月24日達到頂峰,該國東北部至少有一處野火失去控制。氣象服務機構AEMET將西班牙大約一半的領土發佈了高溫橙色預警,東部埃斯特雷馬杜拉地區的部分地區發佈了紅色預警,預計最高氣溫將達到44攝氏度。
與此同時,希臘持續16天的最長熱浪於7月24日正式結束,打破了去年創下的紀錄。
雅典國家天文臺的研究主任Kostas Lagouvardos說:“值得注意的是,記錄在接下來的一年裏被打破得如此之快。”拉古瓦爾多斯說,雖然最近一次熱浪(希臘今年夏天的第二次熱浪)的溫度並不極端,但某些地區的夜間溫度沒有低於30攝氏度,這加劇了熱應激對人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