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持續低迷,通脹維持高位,7月份英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仍高達6.8%,遠高於美歐的其他發達國家。面對居高不下的物價,英國民眾怨聲載道。在如此不明朗的前景下,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後,不願留在英國。\大公報記者 胡潤祺
在英國南約克郡雪菲爾大學攻讀碩士的周同學表示,自己並沒有在英國工作的打算,並指出“簽證難”是很多留學生不願留下的主要原因。“現在很多公司與中國留學生簽約時不提供工作簽證(Working Visa),而是讓畢業生自費申請待業簽證(Post Study Work/Graduate Visa)”。她強調,這種簽證不僅需要繳納700英鎊的簽證費+兩年1248英鎊(約1.2萬港幣)的移民健康附加費(IHS),還會面臨無雇主擔保(一旦PSW結束,雇主拒絕續約,將無法續簽)、無最低薪水保障、難以轉化為工作簽證等非常嚴重的求職問題。“這種簽證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但是還是有那麼多的公司在要求我們申請它而不是提供工作簽證給我們。”周同學說。“我們相當於他們的免費勞動力,因為他們完全可以用完兩年後找藉口不續約,再換一個畢業生。”
開銷高 收入難匹配
簽證以外,收入與消費的不匹配,是周同學想要離開英國的另一個原因。著名資訊機構ECA International2023年的最新數據中,倫敦在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中排行第四。根據全球生活成本數據網站Numbeo的推算,一名生活在倫敦的單身人士一個月房租約為1500鎊,其他消費支出大約為1100鎊,而2023年5月倫敦地區的稅前收入中位數僅有2700鎊。
周同學說,總體“人工也不多、花的卻好多”,不划算。“以月收入2500鎊(約2.1萬港幣)為例,這個數對很多打算在倫敦發展的留學生來說已是高薪。”周同學說,“我現在房租每月要1300鎊左右,通勤一個月要大約200鎊,吃飯要400鎊左右,再減去每個月的水電煤氣,以及其他娛樂費用,最後花起來還不如國內一個月1.5萬人民幣(約1.6萬港幣)的工資。”
排外情況屢見不鮮
除了日常開銷大外,周同學更憎惡的是英國人的歧視。“我700鎊的電動自行車被偷了兩次,第二次小偷甚至為了偷車把整棟樓的水管都鋸了。”在講述親身經歷時,她說,真正心寒的是員警以完全冷漠的態度對待她的遭遇,“員警根本不理我,他們甚至說這種事情應該找市政府增設CCTV(閉路電視)。”她說,在那次經歷後“心都在滴血”,並再也不相信英國人的“偽善”,“很多白人就是每次見到你都特別熱情,但當你想跟他們深交,比如說約飯或者一起出去玩,他們就不會答應你,因為他們心底是排外的。”
中國留學生在英國遭受歧視、恐嚇,甚至毆打的例子屢見不鮮。不久前一位有超過300萬粉絲的博主何香蓓,分享了遭到種族歧視的經歷。她稱自己在英國劍橋大學拍攝的過程中突然有一個女生轉身,並做出經典的種族歧視的手勢“拉眼角”。今年3月,又有內地女留學生在小紅書撰文,表示自己與友人坐巴士無辜遭英國女子的歧視與挑釁,引發關注。
“到處彌漫一股大麻味”
生活成本危機所導致的犯罪率和毒品濫用情況惡化,也使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對留英工作“敬而遠之”,最新的報告顯示,與2021年的同期數據相比,去年英國各地區犯罪率均有上升,其中倫敦區域內的犯罪數量更是飆升近10%。而毒品方面,截至2022年6月,英國約五分之一的16至24歲成年人(約110萬)報告自己在過去一年中實施了吸毒行為,而現實中這一數值可能更大。周同學稱,現在在英國看到毒品已經“非常平常”。
“我甚至見到過大清早用大麻+牛奶作早餐的,很多地方總是彌漫著一股難聞嗆人的大麻味。”她補充道。“反正無論如何我都不想留在英國了。”“這邊還有很多酒鬼很嚇人,之前遇到一個酒鬼跟我說話,我不搭理他。就對我扔酒瓶。”周同學說,“這些酒鬼甚至需要員警和救護車來叫醒。”
來源: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