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abine Siebold 報導 北約將在華盛頓峰會上首次發佈國防工業承諾,推動各國提高武器生產,並恢復更嚴格的彈藥標準化,以使炮彈在戰場上具有互操作性。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約官員表示:“烏克蘭的情況表明,我們的標準化工作在紙面上做得很好,但在實戰中卻不盡如人意。” 他指的是155毫米炮彈等彈藥,由於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發需求激增,這些彈藥在全球供不應求。
儘管北約對突擊步槍等小型武器發射的子彈實行標準,使盟國能夠使用對方的彈藥,但對炮彈來說卻不那麼容易。
北約雖然制定了火炮彈藥標準,但其執行是自願的。不遵守標準導致市場支離破碎,阻礙了供應品的流通。
雖然14個北約國家保留了偏離該標準的權利,這意味著有不同類型的155毫米彈藥,但北約希望改變這種情況。
據炮兵專家稱,不同種類的炮彈仍可用於所有榴彈炮,但操作員在將炮彈裝入武器時需要輸入炮彈的規格,否則炮彈可能會偏離目標多達50米或60米(160至196英尺)。
這些規格登記在運營商使用的表格中,但官員們說,公司有時並不提供所有必要的數據。北約的另一個目標是制定更通用的標準,這將意味著表格更簡單、更簡短。
北約官員表示,對於軍事指揮官來說,一個只有一種標準化北約炮彈,每個盟國都生產同樣炮彈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簡單明瞭。
這意味著你不必擔心每個人都在使用不同類型的彈藥,而是可以從任何一個彈藥庫取出彈藥並放入任何一個榴彈炮中,這將是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北約可能會遭到彈藥製造商的反對,因為這可能會加劇競爭並降低價格。
這位官員表示,為了促進武器生產,特別是炮彈和防空導彈等決定性彈藥的生產,各國領導人將同意每年向北約報告他們打算如何實現北約的防務目標以及如何增加武器生產。
自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在爭先恐後地補充自己的本國庫存,同時還向烏克蘭提供急需的武器。
據這位官員透露,自2022年以來,北約盟國已加緊生產彈藥,從戰前的大約10萬發炮彈增加到今年的大約200萬發,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到大約300萬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