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綜合 David Milliken and Andy Bruce 報導 英國週四的大選似乎將結束保守黨長達 14 年的執政,大選的獲勝者將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任何新政府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經濟增長舉步維艱,醫療和其他服務面臨嚴重壓力,公共財政幾乎沒有餘力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在移民和住房建設方面也落後於目標。
民意調查顯示,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領導的反對黨工黨在很大程度上領先於首相裏希·蘇納克(Rishi Sunak)領導的保守黨。以下圖表強調了下屆政府面臨的一些主要任務。
點擊此處查看網路版報導。
經濟
與許多其他富裕國家一樣,英國在 2008-09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大部分時間裏經濟增長緩慢。
自 2010 年保守黨執政以來,英國的經濟增長一直強於德國、法國或義大利。但這一領先優勢微乎其微。
考慮到人口數量的變化(由於大量移民,英國的人口數量急劇上升),英國自2010年以來的經濟增長弱於德國,遠遠落後於美國。
英國的生活水準將出現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首次下降。
蘇納克說,在經歷了 COVID 和能源價格暴漲之後,經濟正在出現轉機。斯塔默說,工黨將在七國集團中實現最強勁的持續增長。
自COVID大流行以來,英國經濟一直是七國集團中第二弱的國家。
貧困
貧困人口持續減少,但自 2010 年以來,改善速度有所放緩。
智庫英國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稱,截至 2009/10 財政年度的 13 年間,絕對貧困人口(衡量收入低於中位數 60% 的人群)的下降速度是中位數下降速度的五倍。
其他衡量貧困程度的指標最近也有所惡化,更清楚地顯示了高通脹對貧困家庭的影響。
2019/20年度,4%的適齡工作成年人無法為家中提供足夠的暖氣。根據 IFS 的數據,三年後,這一比例上升到了 11%。
移民
歷屆保守黨政府都未能實現降低淨移民人數的目標,即使在英國退出歐盟並取消了來自歐盟的工人的流動自由之後也是如此。
現在,離開英國的歐盟國家工人比來到英國的多,但來自其他國家(尤其是印度和尼日利亞)的人數卻急劇增加。
淨移民人數從2022年創紀錄的76.4萬人下降到2023年的68.5萬人,但幾乎是2019年的四倍,當時前保守黨領導人鮑裏斯·詹森(Boris Johnson)在大選前承諾要降低淨移民人數。
不活躍
移民人數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工人短缺。
自大流行病爆發以來,雇主們一直在努力填補職位空缺,因為被歸類為長期病患的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學生人數也在增加。
英國是七國集團(G7)中唯一一個非活躍率(衡量既未就業也未求職的工作年齡人口)高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前的國家。
保守黨計畫收緊有關長期疾病福利的規定。工黨則表示將通過加大對英國醫療服務的投資來解決這一問題。
醫療衛生
醫療服務舉步維艱。從 2010 年到 2020 年初,等待非緊急治療的人數一直在增加,但在 COVID 爆發後,等待治療的人數激增,到 2023 年底,僅英格蘭就有近 800 萬人等待治療,幾乎比四年前增加了一倍。
最近幾個月,積壓的病人數量略有下降,但國民健康服務仍遠遠落後於在18周內開始治療幾乎所有非急診病人的目標。它也沒有達到及時治療急診病人的目標。
自 2010 年以來,在人口不斷增長和老齡化的背景下,醫療支出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增長速度比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的平均增長速度還要慢。
家庭建設
保守黨的另一個承諾是增加新住宅建設,但這一計畫遭到了反對,因為他們的計畫是使新住宅建設變得更加容易。
截至 2023 年 3 月底的 12 個月內,英格蘭新建住宅僅略高於 23.4 萬套,這一數字一直低於為 2020 年代中期設定的 30 萬套目標。
決議基金會智囊團表示,英國住房的性價比在同類經濟體中是最差的。
生產力與投資
下屆政府能否應對英國許多最緊迫的挑戰,關鍵在於其是否有能力加快經濟增長,從而為家庭和國庫帶來更多資金。
為此,需要提高薄弱的生產力。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是英國唯一每小時產出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地區,儘管大流行病後首都的領先優勢有所縮小,這可能反映了家庭工作增加的影響。
需要更多私營部門投資,但自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引發多年政治不穩定以來,企業對投資一直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