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hnny Cotton 報導 6月30日舉行的法國臨時議會選舉迎來了選民的投票。這可能會導致法國出現自二戰以來的第一個極右翼政府,並可能引起歐盟核心的巨變。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本月的歐洲大選中被瑪麗娜·勒龐的“國民聯盟”擊敗後,召集了這次投票。勒龐是一個持歐元懷疑論、反移民的政黨,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唾棄,但現在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掌權。
投票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6:00開始,小城鎮於16:00結束,大城市於18:00結束。預計當晚將進行首次出口民調,並對一周後決定性的第二輪選舉進行席位預測。
然而,由於選舉制度的原因,很難準確估計國民議會的577個席位的分配情況,最終結果要到7月7日投票結束時才能揭曉。
勒龐週三在接受報紙採訪時說:“我們將贏得絕對多數。”她預測,她的門徒、28歲的喬丹-巴爾德拉將成為總理。勒龐的政黨有一個高支出的經濟計畫,並尋求減少移民。
如果國民聯盟贏得絕對多數,法國外交可能會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動盪時期:馬克龍——他已表示將繼續擔任總統直至2027年任期結束——和巴爾德拉將爭奪代表法國發言的權利。
在戰後歷史上,法國曾經曆過三次“同居”時期,即總統和政府來自截然相反的政治陣營,但沒有一次是如此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在國家最高層競爭。
巴爾德拉已經表示,他將在全球問題上挑戰馬克龍。如果這種情況發生,法國可能會從歐盟的支柱變為歐盟的眼中釘。此外,歐盟可能要求法國退還歐盟預算攤款,引發與布魯塞爾的衝突。此外,法國也可能推翻馬克龍要求歐盟更加團結和在防務問題上更加強硬的呼籲。
如果國民黨獲勝,法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也將變得不確定。勒龐歷來有親俄情緒,雖然該黨現在表示將幫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入侵者,但也設定了紅線,例如拒絕提供遠程導彈。
贊成票和反對票各占一半的比例
根據民意調查顯示,共和黨以33%至36%的得票率遙遙領先。新人民陣線是匆忙組建的左翼聯盟,以28%至31%的得票率排名第二。馬克龍的中間派聯盟以20%至23%的得票率排名第三。
新人民陣線包括從溫和的中左翼到強硬的左翼、歐元懷疑論者、反北約黨派”法國不屈服”(由馬克龍最尖刻的反對者之一讓-呂克-梅朗雄領導)等各種黨派。
尼斯大學和綜合理工學院政治學教授文森特·馬蒂尼表示,由於選舉的運作方式,很難預測民調數字將如何轉化為國民議會席位。
如果候選人在選區贏得絕對多數選票,則可在第一輪選舉中當選,但這種情況很少見。大多數選區需要進行第二輪選舉,所有在第一輪選舉中獲得至少12.5%登記選民選票的候選人都要參加。得分最高者獲勝。
如果參與度很高,就可能會有第三或第四個黨派加入鬥爭。馬蒂尼表示:”這樣一來,當然就會出現分裂投票的風險,我們知道分裂投票有利於全國大會黨。
近幾十年來,隨著極右翼勢力的不斷壯大,每當其接近國家政權時,不支持它的選民和政黨就會聯合起來反對。然而,這一次可能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馬蒂尼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馬克龍陣營的候選人是否會考慮退出第二輪選舉,讓左翼競爭對手有機會擊敗國民黨,或者相反。
勒龐和巴爾代拉試圖通過譴責反猶太主義等方式,使自己的政黨形象更容易被主流社會所接受。勒龐的父親讓·瑪麗·勒龐(RN 的前身)是該黨的創始人和長期領導人,曾公開發表過反猶太言論。
然而,批評者認為尼泊爾皇家陸軍向猶太人示好只是一個幌子,他可以在否認種族主義指控的同時不斷醜化穆斯林和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