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航天局獲悉,6月22日15時0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法天文衛星。該衛星是中法兩國聯合論證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是迄今為止全球對伽馬暴開展多波段綜合觀測能力最強的衛星,將對伽馬暴研究等空間天文領域科學發現發揮重要作用。
伽馬暴是除宇宙大爆炸以外,目前已知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發現象。伽馬暴涉及從恒星、星系到宇宙學等天體物理學的多個領域,並與這些領域中的多個天體物理問題直接相關。伽馬暴也與很多物理學的前沿問題有關,對伽馬暴進行深入地觀測和研究將有助於幫助人類解決基礎科學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中法天文衛星配置了由中方研製的伽馬射線監視器、光學望遠鏡和法方研製的硬X射線相機、軟X射線望遠鏡4臺科學載荷。載荷分為大視場和高精度觀測兩類,其中大視場探測儀器的觀測視野範圍角度面積在1萬平方度左右,相當於覆蓋全天的四分之一,像張開一張大網,可以捕捉天空中無法預測的伽馬暴。一旦發現目標後,衛星會自動轉向目標,利用兩個小視場望遠鏡對準開展長時間的高精度觀測。通過科學載荷的聯動探測,衛星可以發現和快速定位各種類型伽馬暴,全面測量伽馬暴的電磁輻射性質,再利用伽馬暴研究宇宙的演化和暗能量,快速後隨觀測引力波等天文暫現源,從而瞭解伽馬暴現象的起源和物理性質及其在宇宙學中的應用等。
據瞭解,中法天文衛星自2005年啟動論證,兩國科學家和工程團隊攜手完成了衛星概念研究、可行性論證、方案設計、初樣和正樣階段的研製工作。2006年10月,中法兩國簽署《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關於合作實施中法天文衛星的諒解備忘錄》,確定了中法天文衛星任務的科學目標、研究內容、合作方式、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時間進度等。2014年,兩國又完成了新一輪諒解備忘錄修訂、簽署,明確了後續研製進度。
中國航天局負責中法天文衛星工程組織實施、發射許可審批。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各自負責科學應用系統建設和運行,面向世界共同開展科學數據分析和應用研究;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各自負責地面支撐系統建設和運行;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衛星;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運載火箭。
近年來,中法兩國在航太領域開展了多項務實合作。2018年,中法聯合研製的中法海洋衛星成功發射。2024年,嫦娥六號探測器搭載法國氡氣探測儀著陸月球背面。此次中法天文衛星專案的成功實施,也是中法航天領域深度合作的典範。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