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消費增長3.7%,創近期新高。1-5月份,在假期出行比較活躍的因素推動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9%,通訊資訊、交通出行、旅遊諮詢租賃等服務零售保持了較快增長。今年以來,各個假期出遊人次同比均出現顯著增長,旅遊大眾化趨勢愈加明顯,下沉市場多點開花,以優質供給推動文旅消費持續繁榮。
旅遊市場火熱
回望今年前5個月,一組組出行數據傳遞出旅遊市場加速復蘇的信號。
文旅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中國國內旅遊出遊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9.0%;中國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7.7%。今年清明假期,中國國內旅遊出遊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中國國內遊客出遊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今年“五一”假期,中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中國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
中國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6月17日表示,1-5月份,在假期出行比較活躍的因素推動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9%,通訊資訊、交通出行、旅遊諮詢租賃等服務零售保持了較快增長。
“在天水為吃一碗麻辣燙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隊伍”“儘管下著小雨,但絲毫沒影響遊客體驗簪花的熱情”“正定夜市裏仿佛來了一億人”“中國各地遊客趕往新疆阿勒泰”……繼去年的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遊“出圈”之後,一個又一個火遍全網的文旅IP支撐起旅遊市場持續繁榮。
旅遊市場的火熱更折射出文旅消費向大眾化轉型的趨勢。淄博、天水、開封等城市火爆,流量源頭是分散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元素,包括一杯奶茶、一頓燒烤、一碗麻辣燙或是一場“網紅”演出,而這一現象反映出旅遊消費大眾化的重要特徵。
小城多點開花
伴隨文旅市場走向大眾化,越來越多的小城釋放出文旅消費新動能,“縣域遊”“小城遊”熱度攀升,百花齊放。
不少遊客和從業者向記者講述了他們今年在幾個新晉“網紅”城市旅行和經營的體驗。西安的張先生談到:“天水麻辣燙實惠好吃,地方美食太吸引人了,今年‘五一’假期仿佛中國全國人民都來天水了。”張先生告訴記者,“五一”假期天水的麻辣燙門店幾乎都在排隊,他排了兩個多小時才吃上這碗“網紅”美食。
“阿勒泰一直都是熱門目的地,但是今年端午節來的遊客尤其多。”在阿勒泰經營一家民宿的徐女士告訴記者,今年的小長假甚至是週末,她的民宿都處於滿房狀態,“沒想到一部劇讓阿勒泰‘火上加火’”。
多家線上旅遊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春節、清明、‘五一’、端午等假期,“小機場”城市機票、酒店預訂量逐步提升。從去哪兒平臺看,擁有“小機場”的三線及以下城市,機票、酒店預訂量在清明假期迎來爆發性增長,以雲南芒市、江西上饒、寧夏中衛、福建三明等“小機場”城市為目的地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七成以上。
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沈佳旎告訴記者,“爆款小城”的出現,契合了遊客近年來尋求個性化、獨特化體驗的需求;同時,小城的旅遊消費價格相對便宜,消費者更容易享受到輕鬆愜意的旅行環境,這也是大眾化旅遊消費的重要一環。
優質供給充沛
實際上,縣域小城所代表的下沉市場,正日漸成為拉動消費的主戰場。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1%。今年一季度,包含鎮區和鄉村地區的縣鄉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升至40.1%。
小城遊火熱,網紅縣城增多靠的不僅是性價比和社交媒體行銷,支撐文旅消費持續繁榮的是越來越多的縣域小城瞄準消費者需求,從供給端釋放潛能。
一方面,下沉目的地越來越懂遊客的心。以“寵客遊”模式為例,大學生是當前文旅消費的主力軍,在旅遊大眾化時代,“得大學生者得天下”已成為業界共識。淄博、哈爾濱、洛陽、天水均主打一個“寵”字。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向記者表示,所謂“寵”,實際上體現的是以遊客為本、注重細節,同時融合特色文化,將遊客的需求和體驗放在首位。
另一方面,部分擁有豐富文旅資源的縣級旅遊城市原本就是熱門旅遊目的地,其在產品迭代方面發力,圍繞周邊中心城市的休閒度假市場需求進行針對性升級,是助推其實現“長紅”的重要因素。
以正定夜市為例,從資源稟賦來看,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的文旅資源基礎在縣級城市中優勢明顯,且與石家莊等周邊核心城市的通達性較好,可以很好地承接夜市爆火之後的“潑天流量”,在接待空間上保證了古城、夜市流量的順暢轉化。
一個市場下沉、需求升級的大眾旅遊新時代已經到來。政府與市場、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才是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底層架構。近年來頻頻“出圈”的網紅城市正在有序構建“長紅”的制度基礎、市場基礎和產業基礎。目的地縣城和鄉村要向市場釋放更多的善意和溫暖,以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現代商業環境留住遊客,推動文旅消費持續繁榮。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