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市政委員會官員約翰·科頓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伯明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財政挑戰
當地時間9月5日,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市政委員會發佈“第114條通知”,宣佈其“實際上已經破產”。據悉,該市將停止所有新的開支,但保護弱勢群體等法定服務除外。根據英國1988年《地方政府財政法》,如果委員會的首席財務官認為當局無法通過收入履行支出承諾,他們可以在無需得到議員同意的情況下,發出該通知(第114條通知)。有媒體指出,英國地方當局不會破產,而發佈這樣的通知,通常被描述為“實際上破產”。這意味著,他們無法做出新的支出承諾,必須在21天內開會討論後續步驟。
事實上,“城市破產”並不是新鮮事。
根據皮尤(pew)研究中心2020年發佈的一項數據顯示,在(從2001年起的)過去20年裏,美國共有31個一般地方政府申請破產,有兩個城市在這期間不止一次申請破產。其中,有著“汽車之城”的底特律於2013年7月18日宣佈破產,系美國史上最大城市破產案。
當一座城市破產後,會產生怎樣的後果?2012年有媒體曾報導稱,當一個城市破產後,與政府財政相關的部門,如消防部門、警局等部門將面臨裁員,一方面將出現“職員工資變少但工作量變多”的情況,另一方面可能導致市政服務效率下滑,還將出現失業率升高的情況。而一旦城市被貼上了“破產”的標籤,就很難再吸引投資。
“破產城市”引發擔憂
“令人失望但並不意外”
據瞭解,伯明翰市政委員會“實際破產”的主要原因是社會護理支出增加、企業稅收減少和高通脹,直接原因則與解決同工同酬索賠的7.6億英鎊(折合68.4億元人民幣)法案有關。據介紹,2012年伯明翰市政委員會在一項有關同工同酬的上訴中敗訴。其同工同酬索賠的成本正以每年500萬-1400萬英鎊的速度增長。伯明翰市政委員會不得不支付至少7.57億英鎊來解決同工同酬相關的索賠要求。但有媒體指出,伯明翰當局根本付不起這筆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地方政府專家托尼·特拉弗斯指出,由於“同工同酬”等問題,伯明翰已經斷斷續續面臨財政困難超過十年。托尼分析稱,伯明翰是英國非常重要的城市,良好的市政服務以及這座城市的發展對於整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但現在的風險在於,由於停止新的支出,市政服務將會進一步削減。這不僅將影響城市外觀和居民居住感受,還會對城市的聲譽造成打擊。”
伯明翰市政委員會官員約翰·科頓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與全國很多地方一樣,伯明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財政挑戰。“事實上,我們在7月就實行了嚴格的支出控制制度,並已經向地方政府協會請求了格外的支持。”約翰稱,發佈“第114條通知”是必要的第一步,我們正在尋求讓城市恢復良好財務基礎,為我們的居民建設一個更好的城市。另一位地方政府官員李·羅利則在社交平臺表示,我們意識到伯明翰市政委員會存在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當下發佈的‘第114條通知’令人非常失望,但並不令人意外。”李解釋道,實際上從4月份,大家就意識到了潛在的問題正在出現。
當地社區服務協會的成員金頓·斯溫格表示,當下的情況可能意味著類似的社區服務團體無法再繼續提供關鍵服務。據瞭解,金頓所在的組織專注於向青少年提供免費餐食、為有取暖困難的人們提供取暖中心。“支出資金凍結可能意味著具有挑戰性的環境將出現。肯定會令人擔憂。”金頓解釋道。當地居民瑪麗亞·史密斯在社交平臺X(即Twitter)上稱這一消息“可怕”,並表示其影響“將是巨大的”。“我的父親正在等待撥款安裝電梯。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太糟糕了。”她補充道。
據悉,英國首相發言人表示,“政府方面已經介入提供支持。”發言人稱,地方選舉產生的議會應該管理好自己的預算,政府對當地的“治理安排表示擔憂”並要求領導人“保證納稅人的錢得到最佳利用”。與此同時,發言人承認伯明翰的確存在“關於解決同工同酬方案”的特殊問題,“部長們已經開始進行相關的審查,具體報告結果將在未來幾周內產出。”
来源:中國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