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寧波舉行的中國防災減災日首屆防震減災科普主場活動上瞭解,中國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經完工,中國建成世界最大的即時地震觀測網。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總工程師在活動仲介紹,在地震發生後、破壞性地震波到來前,地震預警能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避險和緊急處置時間。
利用地震預警系統提供的預警時間,公眾可以採取避震措施減少人員傷亡;重大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和重要生活設施可以採取緊急處置措施,如緊急制動高速列車、及時關閉燃氣管線、關閉核反應爐等,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
要進行有效的地震預警,需要高密度的地震觀測台網、高可靠的自動化處理系統、有效的緊急避險和緊急處置應用。要實現這三點,還需低時延的通信網絡,多管道的緊急資訊發佈系統。
中國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於2023年底建設完成,並已形成業務化運行。該工程使中國重點地區形成秒級地震預警能力,在中國形成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能力。工程建成後,依託電視、廣播、互聯網、新媒體、資訊接收終端等發佈平臺,為中國各級政府、社會公眾、中小學校、行業企業等不同用戶提供地震預警、地震參數速報、地震烈度速報、地震動參數速報等產品資訊服務。
地震預警存在局限性,它不是對所有地震的所有影響區都有減災意義。在技術上,存在預警盲區;破壞越嚴重地區可得到的預警時間越短。地震預警只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手段之一,要降低地震災害風險,需要多措並舉。我們要科學認知地震災害,有效應用預警資訊,發揮預警系統最大的減災效益。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