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aria Martinez 和 Rene Wagner 報導 基於德國統計局官方數據的計算,今年第一季度,美國超越中國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德國與美國的貿易總額(出口和進口合計)為630億歐元(約合680億美元),而與中國的貿易總額略低於600億歐元。
2023年,中國連續第八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額達到2530億歐元,儘管僅比美國高出幾億歐元。
“由於美國經濟強勁,德國對美國的出口進一步增加,而對華出口和進口均出現下滑,”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文森特·斯塔默(Vincent Stamer)解釋了第一季度的這一變化。
他表示,結構性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中國已逐步邁向價值鏈的高端,並越來越多地自行生產更為複雜的產品,而這些產品以前是從德國進口的,”斯塔默說。此外,德國公司越來越多地選擇在當地生產,而不是將產品從德國出口到中國。
德國表示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以政治分歧為由,在去年首次宣佈中國戰略時指責北京“實行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但柏林在減少依賴的具體政策方面含糊其辭。
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朱爾根·馬特斯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同比下降近12%,而德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僅下降了1%左右。
“中國經濟的表現比許多人預期的要差,而美國經濟則超出預期,這可能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馬特斯說。
馬特斯表示,美國目前占德國商品出口的約10%。中國的份額已降至不足6%。
“在德國經濟模式面臨全球經濟明顯逆風的情況下,這種重新定位——無論是出於地緣政治動機還是其他原因——似乎正在發生:從系統性競爭對手中國轉向跨大西洋合作夥伴美國,”他補充說。
然而,這種趨勢是否會持續尚不明確。德國金屬加工協會(BGA)的主席迪爾克·詹杜拉(Dirk Jandura)表示:“如果美國在11月的選舉後更換白宮政府,並朝著關閉市場的方向邁進更多,這一進程可能會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