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深度· 言論 > 文章内容 返回
大國重器 探秘未來空間
发布:2024-05-09

未來空間蘊含著無限可能。探索未來空間,主要將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領域,研製載人航太、探月探火、衛星導航、臨空無人系統、先進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裝備,加快深海潛水器、深海作業裝備、深海搜救探測設備、深海智能無人平臺等研製及創新應用,推動深地資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極地探測與作業等領域裝備研製。

近年來,中國在探索空天、深海、深地等領域取得諸多新成果,一件件大國重器上天入海,為發展未來空間奠定了基礎。

奔向太空

近期,中國航太事業捷報頻傳。

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之後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探測器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之旅,預選著陸和採樣區為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此次嫦娥六號任務發射至採樣返回全過程約53天。

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太空人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乘坐載人飛船奔赴太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32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18次飛行。

遙望茫茫宇宙,從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到建設成自己的“太空家園”,幾十年間,中國航太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開啟一次次光輝航程。如今,中國在載人航太、探月探火等領域勇攀科技高峰,加速從航太大國邁向航太強國。

以中國目前唯一一型可以執行載人任務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為例,其安全性評估值達0.99996,至今保持著100%的發射成功率。此次神舟十八號發射任務,是長征二號F火箭第13次執行載人發射任務。相較上一次任務,火箭完成了30餘項技術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由於該火箭承擔載人發射任務,對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極高,因此它擁有其他火箭所沒有的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時刻保障太空人安全。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團隊一直在不斷優化火箭發射流程,啟用了多項數位化、智能化、前後方聯動數據判決技術,使得整個發射流程的可靠性更高。

航天器發射場同樣堅持創新,開展“數智化建設”,通過佈設傳感系統,即時獲取地面設施設備狀態資訊,實現了加注、發射時段的全時資訊採集、全要素態勢顯示。

在探月方面,2030年前將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是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目標。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太空人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況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1/6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採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目前,各系統正按計畫開展研製建設。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產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產品生產和各項試驗。

中國航太技術的發展,還輻射帶動了諸多相關產業技術進步。據統計,當前已有4000餘項空間應用成果進入生物、醫療等行業。通信、導航、遙感等商業航太服務領域日益廣泛,相關行業快速成長。

特別是在中國空間站長期開展有人參與、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促進了空間科學、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全面發展。截至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在軌實施了130多項科學研究與應用專案,利用神舟十二號至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下行了5批300多份科學實驗樣品,先後有國內外500餘家科研院所參與研究,在空間生命科學、航太醫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等方向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國際一流期刊發表論文280餘篇。

此次,神舟十八號太空人乘組將利用艙內科學實驗機櫃和艙外載荷,在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太醫學、航太技術等領域,開展90餘項試(實)驗。比如,本次神舟十八號將上行實驗裝置及相關樣品,將實施中國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專案,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在軌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迴圈水生生態系統,實現中國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還將實施國際上首次植物莖尖幹細胞功能在軌研究,揭示植物進化對重力的適應機制,為後續定向設計適應太空環境的空間作物提供理論支撐。

潛入深海

海洋空間廣袤遼闊,資源豐富多樣。近年來,中國在深海探索方面實現一系列新進展。

潛水器持續探秘萬米深海。

中國自主設計和研製的“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三臺潛水器累計下潛超過1100次,近3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載人深潛任務由它們完成。特別是中國首艘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4年來,已累計完成230次下潛,其中深度超過萬米的有25次,讓32人到達了萬米的海底開展作業,持續刷新萬米下潛人次的紀錄。

大洋鑽探領域迎來新突破。

去年底,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試航成功,近日已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預計今年內全面建成。

據悉,“夢想”號總噸約3.3萬,總長179.8米、型寬32.8米,續航力1.5萬海裏,穩性和結構強度按16級颱風海況安全要求設計,具備全球海域無限航區作業能力和海域1.1萬米的鑽探能力。

大洋鑽探是深海探測領域難度最高、挑戰最大、最為關鍵的核心能力。鑽探的目的是鑽獲地球內部的岩心,並獲取其中蘊含的地質資訊,進而解開地球深部的奧秘。在技術創新和設備集成的支撐下,“夢想”號將致力於實現鑽透地殼、進入地幔層的目標。

“夢想”號不僅在鑽探設計深度上是世界之最,還建有全球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船載實驗室。

船載實驗室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包括基礎地質、古地磁、無機地球化學、有機地球化學、微生物、海洋科學、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鑽探技術等9大功能實驗室,並裝配各種精密實驗儀器超過150臺(套)。

目前,與“夢想”號配套的鑽探保障船、全球最大的海洋地質岩心庫、中國首座深水科考碼頭等均已建成,將為“夢想”號運營提供強大岸基支持。

深海資源開發取得卓越成績。

5月初,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宣佈,中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保持高產穩產運行狀態,累計產天然氣超80億立方米,生產凝析油超80萬立方米。

“深海一號”距海南省三亞市150公里,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立方米,最大作業水深超過1500米,最大井深達4000米以上。據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深海一號”大氣田自2021年6月正式投產,一直保持穩定供氣狀態,持續向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同時供氣。目前,“深海一號”二期工程正加緊建設。作為核心生產裝置,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將根據二期工程建設需求開展升級改造。新專案投產後,“深海一號”氣田整體高峰年產量有望由30億立方米提升至45億立方米。

鑽探深地

除了空天和深海,在深地探測方面,最新成果也在不斷湧現。

地熱能是一種穩定可靠、綠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其中,深層地熱來自地底3000米以下的高溫岩體幹熱岩,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4月初,中國首口超5000米深層地熱科學探井——福深熱1井成功鑽探至5200米,刷新了中國地熱科學探井的最深紀錄,並在多個地層獲得地熱資源,標誌著華南地區深層地熱勘探取得新突破。

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的福深熱1井,採用了“雙驅鑽井+高壓噴射”等多項自主創新技術,在3900米附近鑽獲溫度達150攝氏度的地熱資源儲層,在5123米深度鑽獲溫度達188.71攝氏度的地熱儲層。業內專家指出,未來,依託福深熱1井可建成中國華南地區首個深層地熱產學研一體化現場試驗研究平臺和開發利用示範平臺。

深地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成績同樣亮眼。

3月初,在新疆塔里木油田,中國石油深地塔科1井鑽探深度突破1萬米大關,刷新亞洲最深直井紀錄。

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盆地埋深超過60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分別占中國的83.2%和63.9%,是中國最大的深地油氣富集區。當前,超深層已成為中國油氣資源增儲上產的主陣地,向地球深部挺進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任務。

近年來,中國已多次刷新深地開發紀錄。2023年,塔里木油田完鑽井深超8000米的井就超過70口,約90%的新增儲量從超深地層獲取,開採出的超深層油氣達1957萬噸。

經過270多天奮戰,鑽頭連續鑽穿十餘個地層,達到萬米深度。目前,深地塔科1井仍在向著1.1萬米目標深度全速鑽進。

深地塔科1井抵達目的層過程中,面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等多重挑戰。這口井從地表鑽到8000米深度用了近5個月,而從8000米到萬米,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深地塔科1井的鑽頭鑽至萬米後,地層溫度超過200℃,地層壓力超過130兆帕。每深入地下一米,鑽探難度都會成倍增加。

為此,深地塔科1井應用了200餘件中國國內頂尖裝備和技術。塔里木油田、西部鑽探、寶石機械等多家單位聯合攻關,攻克了超高鑽臺大載荷提升系統關鍵技術難題,自主研製了全球首臺1.2萬米特深井自動化鑽機,創新研發了220℃超高溫鑽井液、抗高溫螺杆等工藝技術,萬米取芯及電纜等資料錄取裝備實現突破,打造形成萬米深井安全高效鑽完井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除了尋找油氣資源之外,深地塔科1井作為一座科學探索井,還肩負著探索地球演化和氣候變遷等重任。隨後,萬米物理測井、萬米取芯等一系列科探工作也將陸續展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網

上一篇:中國新增專項債進入密集發行期
下一篇:中國貴陽—老撾萬象旅遊專列首發
相關推荐
  • 沃爾沃CEO薩繆爾森預測:中國電動汽車攻勢將淘汰部分西方車企
    链接阅读
  • 宇樹王興興:目前機器人硬體完全夠用,最大問題還是AI模型無法很好利用硬體
    链接阅读
  • “強化學習之父”薩頓:人工智慧正在進入以持續學習為核心的“經驗時代”
    链接阅读
  • 印度政府經濟顧問警告:特朗普關稅或拖累GDP增長0.5%
    链接阅读
  • AI教父辛頓:AI正在壓縮入門級崗位,變富的只會是少數人
    链接阅读
  • 沒有雷軍IP小米如何開拓東南亞市場:堅持性價比原則,文化差異是最大壁壘
    链接阅读
  • 微軟CEO納德拉親授:用5個提示詞,AI重塑高管工作效率
    链接阅读
  • 藥明生物CEO:創新藥出海熱度會持續,但不是分子好就可以出海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政府債務壓力如何波及全球市場

2025-09-12

七國集團債務攀升再度成為債券市場風暴的焦點

特朗普治下美國民主倒退助長全球獨裁者氣焰

2025-09-11

歐洲企業因經濟放緩而裁員

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忠實支持者勒科努為新總理

2025-09-10

危機頻發的法國深陷債務泥潭

2025-09-09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