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5月2日報告稱,第一季度利潤為77億美元,超出預期,因為紅海航運中斷和俄羅斯煉油廠的停產推動了石油交易,液化天然氣產量也上升。
該公司表示,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再回購35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速度與上一季度類似。其股息保持不變。
殼牌的現金流較上一季度增長6%至133億美元,反映了其強勁的運營表現,尤其是其液化天然氣部門,加上交易活動,幫助抵消了上周拖累競爭對手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等公司收益的天然氣價格下跌。
“殼牌又實現了一個季度的強勁運營和財務業績,證明了我們持續關注通過減少排放創造更多價值的承諾,”首席執行官瓦伊爾·薩萬(Wael Sawan)說。
分析師此前預計,殼牌第一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為64.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96.5億美元。該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利潤為73億美元,得益於強勁的液化天然氣交易業績。
殼牌股價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2:45上漲1.7%,而歐洲能源指數則下跌了1%。
殼牌的化工和產品部門(包括煉油和石油交易)調整後的季度利潤較上一季度增長了三倍以上,達到28億美元。
財務總監辛妮德·戈曼(Sinead Gorman)告訴記者,精煉油產品交易受益於紅海航運中斷以及俄羅斯煉油廠因烏克蘭無人機襲擊而停產。
戈曼表示,殼牌還巧妙地安排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煉油廠維護工作,而大多數同行則選擇了今年第一季度進行維護,這讓殼牌在供應汽油和柴油等石油產品方面擁有了進一步的優勢。
“儘管第一季度受到天然氣價格下跌的影響,但殼牌的表現仍超出預期。利潤上升,成本下降,石油和天然氣巨頭還降低了債務——總的來說,這是一組不錯的數字,”皇家銀行佈雷韋因多林(RBC Brewin Dolphin)的投資經理斯圖爾特·蘭蒙特(Stuart Lamont)說。
強勁的LNG殼牌公司的股價今年已上漲約14%,這得益於薩萬的努力削減成本,並將公司專注於最盈利的業務。週三,路透社報導稱,殼牌已退出中國的電力市場。
今年3月,殼牌軟化了2030年的碳減排目標,並取消了2035年的目標,理由是預計天然氣需求強勁,同時能源轉型的不確定性。儘管如此,該公司仍堅持到2050年將排放量削減至淨零的計畫。
股東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對殼牌的戰略以及一項股東決議進行投票,該決議呼籲公司收緊氣候目標。
殼牌旗艦液化天然氣(LNG)貿易業務的盈利較上一季度下降了7%,但依然超出預期。
殼牌的LNG產量在上一季度的基礎上增長了7%,達到758萬噸,而銷量則下降了7%,至1687萬噸。增長是由澳大利亞西部海岸的巨型Prelude浮式液化天然氣設施的產量增加推動的。
該公司的整體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在該季度增長了3%,達到每天291萬桶油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