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artin Coulter 報導 去年,世界各國領導人、企業高管和學術專家齊聚英國布萊切利公園,參加全球首次人工智慧安全峰會,希望就一項技術達成共識,一些人警告稱該技術對人類構成威脅。
特斯拉巨頭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與他們最激烈的批評者擦肩而過,而中國則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共同簽署了“布萊切利宣言”,表明儘管與西方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但願意合作。
六個月後,由英國和韓國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人工智慧安全峰會將於本周舉行,隨著人們對人工智慧潛力的炒作逐漸消退,人們開始質疑其局限性。
“有一些非常不同的方法……很難超越布萊切利公園達成的協議,”研究和諮詢公司福雷斯特(Forrester)高級分析師瑪莎·本內特(Martha Bennett)說,她指的是關於人工智慧安全的歷史性但不可避免地寬泛的協議。更棘手的問題,如對版權材料的使用、數據稀缺性和環境影響,似乎不太可能吸引如此星光熠熠的參會者。
儘管組織者已經預告了一場類似於布萊切利的活動,但其多位關鍵參會者已拒絕了前往首爾的邀請。
炒作
隨著11月首次峰會的閉幕,英國首相裏希·蘇納克(Rishi Sunak)承諾後續活動將每半年舉行一次,以便政府能夠跟蹤迅速發展的技術。
從那時起,人們的關注點從存在風險轉向了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資源,比如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大量數據,以及為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供電的電力。
“關於人工智慧的政策討論已經擴大到包括其他重要問題,比如市場集中和環境影響,”專注於數據和人工智慧的阿達·洛威爾研究所(Ada Lovelace Institute)的臨時主任弗朗西娜·本內特(Francine Bennett)說。
OpenAI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Altman)表示,人工智慧的未來取決於能源突破。2月份,《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他還在尋求籌集多達7萬億美元的資金,以提高電腦晶片的產量,而目前這種組件供應短缺。
但專家警告稱,將人工智慧的未來寄託於科學突破和有利可圖的投資努力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
“這項技術無法達到炒作的高度是不可避免的,”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技術政策專家傑克·斯蒂爾戈(Jack Stilgoe)說。
“人們會發現這項技術有令人驚訝和富有創意的用途,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會像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或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想像的那樣。”
上周,科技巨頭Meta宣佈將加大對人工智慧的投入後,該公司股價下跌了13%,儘管穀歌和微軟的大筆投資為股市帶來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