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青銅器、浪漫的玉飾、瑰麗的漆木器、娟秀的絲織品……從“鳳凰故國”湖北遠道而來的263件(組)珍貴文物19日起在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向海外公眾集中展示中國青銅時代的文化。
開展首日,許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三藩市市民迫不及待地前來觀展。
觀眾在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上參觀。
“這些青銅器複雜的細節體現了製造的高難度和高水準,是難得一見的珍品!”三藩市市民傑森·謝凝視著2000多年前的中國青銅器,對其精湛工藝讚不絕口。
“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以湖北出土兩周時期文物為主,江漢平原上發展起來的曾國(約西元前1040-400年)和楚國(約西元前1030-223年)文物構成這次展覽的“主角”。
為何稱之為“鳳凰故國”?在三藩市出席展覽開幕式的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張曉雲說,在楚文化中,鳳文化的元素非常突出,而西方文化中也有對“鳳”這種吉祥鳥的認識。用“鳳凰”這一意象作為展覽主題,有助於東西方觀眾形成藝術審美共鳴。
記者從參與此次展覽的湖北多地文博機構瞭解到,本次赴美展出的文物中相當一部分為近年考古發現並首次在海外展出,包括與曾侯乙編鐘同時出土的銅鑒缶以及彩繪漆木虎座鳳鳥懸鼓,前者是可在炎熱夏季冷藏酒水的雙層金屬容器,被稱為2400多年前的“冰箱”;後者代表了楚地風格鮮明的造型,也顯示了楚人對鳳鳥、神獸的崇敬和喜愛。
涅槃的鳳凰、纏繞的螭蟒與長角的神獸……一件件散發東方神秘與古樸氣息的青銅器深深吸引了前來參觀的美國學生們的目光。
觀眾在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上參觀。
展覽現場,一批美國學生在不同展櫃前仔細記錄、輕聲交談。來自三藩市希爾克雷斯特中學的七年級女生納塔莉婭對記者說,這些藝術品體現了中國古代文明之美。
納塔莉婭和幾位同學都感覺到,在博物館現場仔細觀看中國藝術品比僅在書本上研究中國更具有直觀感受。書本中接觸的更多是現代中國,這個展覽則把他們“帶回了”古代中國。
“這些中華文化珍品令孩子們著迷。”帶隊女教師告訴記者,對於很多美國學生而言,他們更熟悉以聞名世界的兵馬俑為象徵的秦文化,而這些來自“鳳凰故國”的文物故事則進一步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觀眾在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上參觀。
為了向西方觀眾近距離呈現精彩絕倫的中華文明,湖北與三藩市方面為此次展覽籌備多年。開幕當日,看到所有文物如期展出,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感慨萬千。他表示,將繼續擴大該館在促進三藩市與亞洲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指導,湖北省博物館和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荊州博物館、隨州市博物館、宜昌博物館、襄陽市博物館合辦。這是近年中國在美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文物展覽,預計持續至7月。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