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盟把綠色和數字轉型視為經濟發展的兩大抓手。作為數字戰略的一部分,歐盟一直在積極推進人工智慧的發展和監管,將目標錨定在趕超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發展大國上。
2018年4月,歐盟委員會發佈相關檔,概述了協調人工智慧發展和部署方法,旨在增加對人工智慧研究和創新的投資。此外,歐盟通過“地平線2020”以及“地平線歐洲”等戰略,加強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和創新,為相關研究專案和合作提供資金。
在國家層面,包括法國、德國等歐盟成員國以及英國,都相繼制定了本國的人工智慧發展戰略,以促進人工智慧的研究、使用和發展。多個歐洲城市成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眾多初創公司和研究機構為這一生態系統提供助力,讓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實現更好的醫療保健、更安全和更清潔的交通運輸、更高效的製造業,以及更便宜和更可持續的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促進人工智慧戰略的發展一直伴隨著大量監管措施的規劃與出臺。2019年4月,歐盟高級別專家組發佈了一套可信賴人工智慧倫理準則。這些準則強調了透明度、問責制和公平性等原則。2020年2月,歐盟委員會發佈《人工智慧白皮書》,提出了人工智慧的監管框架,涉及風險評估、透明度、數據使用和法律責任等問題。同時,它建議將不同風險級別的人工智慧應用分類進行監管。
2020年12月,歐盟委員會公佈了《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的草案。儘管這些法案主要關注線上平臺和數字市場的監管,但也涉及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問題,如演算法系統的透明度。歐盟還在努力制定數據共用和治理框架,以確保人工智慧發展能夠從高質量的數據中受益,同時遵守隱私和數據保護法規。
2021年4月,為了促進人工智慧的發展並解決其對安全和基本權利構成的潛在高風險,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世界上首部有關人工智慧的法規,以確保歐盟使用的人工智慧系統安全、透明、可追溯、非歧視和環保。今年6月,歐洲議會通過了對《人工智慧法案》的談判授權草案,隨後將與歐盟成員國就該法的最終形式進行談判。
該法案針對人工智慧不同風險的等級有不同規定,從對會導致兒童危險行為的聲控玩具、公共場所“即時”遠程生物識別系統,到用於影響選民和選舉結果的人工智慧系統,以及社交媒體平臺使用的推薦系統等,都被加以分類、網羅其中。
歐洲議會負責《人工智慧法案》立法工作的聯合報告員德拉戈斯·圖多拉切認為,現在是監管人工智慧的合適時機,因為人工智慧具有深遠影響。西班牙自7月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後續也將推動歐盟《人工智慧法案》正式出臺,作為其數字領域的首要任務。
隨著法案如火如荼地推進,對人工智慧發展“放管服”之間如何平衡的問題也一直受到外界廣泛關注。一方面,鑒於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迭代發展,不少人擔心歐盟的監管政策根本趕不上技術發展的速度,需要根據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不斷衍生出來的新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打補丁。
另一方面,不少創新公司和政客公開表達了對歐盟《人工智慧法案》遏制創新的擔憂。法國負責數字轉型和電信的部長級代表讓-諾埃爾·巴羅表示,歐盟對人工智慧監管採取了過於嚴苛的立場,法國希望在為用戶提供保護的基礎上,又能足夠靈活。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法國政界人士也呼籲在監管和創新之間尋求中間地帶。
此外,歐盟搶佔人工智慧領域監管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外界詬病。一些人認為此舉增加了歐盟外企業的合規成本,將對數字平臺、通信和麵向消費者的相關領域和部門,以及從硬體到軟體的全鏈條行業產生影響。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