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是以實物資產為單元構建的虛擬港口三維空間,它串聯設備運維、工程建設、生產指揮等各個領域資訊,無論是百萬噸糧食筒倉、千萬方原油罐區,還是一個個標識、一根根管線,在PIM平臺上都一目了然。
PIM即為山東港口青島港構建的全球首個港口資訊模型。港口工程專案前期規劃、後期審計都會用到現場測量數據,過去需要工作人員拿著尺子、扛著設備進行實地丈量。但現在,只需打開PIM平臺,不到1分鐘就能完成精確測量。
PIM平臺的研發應用,是青島港以數位化技術賦能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設的關鍵舉措之一。近年來,青島港聚力數位化轉型,不斷提高港口生產作業及管理自動化、智能化水準,“領航”智慧港口建設。
加“數”前行,培育新質生產力
據瞭解,PIM平臺已在港口試運行,這不僅填補了港口行業工業互聯網資訊模型的空白,還探索出一種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適用性更廣的港口數字孿生技術方案。
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離不開數據要素的有效賦能。PIM聚合資產管理、實物空間、工程建設等各類數據,基於強大的資訊整合和仿真模擬能力,打造港口決策、運維、建設等諸多管理應用場景,以數位化手段變革港口企業管理模式。
數位化技術的加持,不僅讓港口建設管理更加科學,協同服務也更高效。
前不久,一批發往美國的貨物由日照港運抵青島港進行轉運。以往這批貨物需要在日照、青島分別進行報關、轉關申報,如今,進出口企業只需通過電腦一次申報,便能“一站式”完成通關手續,省時省力。
讓轉運效率更高的,是青島港推出的雲港通2.0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雲港通2.0”)。通過與海關轉運監管系統進行資訊交互,雲港通2.0上線智能轉運新模式,讓貨物在啟運港“一次查驗、一次通關、一次放行”。
“借助雲港通2.0,我們可以通過電子數據交換、應用程式介面等方式,實現港口與海關、船公司、船代、場站之間的數據對接與業務線上辦理,達到業務協同與資訊共用的目的。”青島港雲港通專班產品經理馬昕介紹,雲港通2.0集成口岸智慧查驗、智能追蹤等多種查詢及業務辦理功能,能提供即時、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口岸綜合服務,目前集裝箱單證電子化率已達94%,貨物查驗效率提升35%。
以智提質,推動港口能級躍升
黃海之濱,膠州灣畔,岸線綿延。在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汽笛聲陣陣,遠洋巨輪列隊入港,橋吊作業有條不紊。
如此高效運轉的場景,得益於智能化改造。青島港自2013年開啟自動化碼頭建設以來,先後建成了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一期),首個“氫+5G”自動化碼頭(二期),中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三期)。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從‘大腦’到‘骨骼’全部實現了中國研發、中國‘智’造。”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總經理助理修方強說,專案組以實際需求為導向,將30餘家民族企業的優秀成果與碼頭建設生產緊密集成,依靠自主創新,在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方面多點突破。
科技創新突破,為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在A-TOS智能管控系統、自動化軌道吊高效直流供電系統等技術裝備加持下,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綜合服務效率提升6%,橋吊平均單機作業效率達到60.2自然箱/小時,先後十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
三期碼頭投產運營後,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實際通過能力已達到650萬標準箱以上,最高能達到700萬標準箱,是目前世界上通過能力最大的自動化碼頭。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