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及其衛星政黨在第22屆國會選舉中贏得175個席位,繼續保持國會第一大黨地位。總統尹錫悅所在的政黨國民力量黨在選舉中慘敗。
11日上午,尹錫悅表示將虛心接受民意、進行施政改革。此外,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總統府秘書室長、政策室長以及國民力量黨非常對策委員會委員長韓東勳等多名高官集體請辭,對選舉結果負責。
輿論認為,這一選舉結果令尹錫悅政府陷入“跛腳鴨”局面,對其推進任期後半段的施政構想帶來阻礙。
尹錫悅任期內將面臨更多阻礙
韓國第22屆國會選舉因將決定今後4年國會主導權歸屬,並影響下屆總統選舉格局而備受關注。國民力量黨希望在這次選舉中扭轉當前“朝小野大”的局面,為總統尹錫悅在餘下3年任期順利施政提供助力;共同民主黨則希望保住國會多數席位,對尹錫悅政府起到制衡作用。
現在,共同民主黨在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意味著在尹錫悅剩餘任期內,韓政府及執政黨在施政方面將面臨來自在野黨的更多阻礙。
“辭職潮”或對選舉結果造成影響
韓國媒體3月31日公佈的民意調查顯示,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領先於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當時有觀察人士認為,尹錫悅政府近期出臺醫學院擴招政策引發醫生“辭職潮”,可能對此次選舉結果產生重要影響。
今年2月,韓國政府公佈醫學院擴招方案後,大批醫院醫生罷工、醫學院學生罷課,醫學院教授也提出集體辭職,造成醫療體系混亂局面至今難以解決。尹錫悅政府在應對醫生“辭職潮”事件時態度強硬,與醫療界持續對峙、互不相讓。
早前有分析指出,尹錫悅政府就擴招展現的強硬態度有基於選情的考量。儘管選舉前,尹錫悅就醫學院擴招方案及醫療改革發表講話,對未能及時化解醫療界“罷工潮”給國民帶來不便深表歉意,但韓國專家認為,尹錫悅的講話並未達到“消除矛盾”的目的,而是將“皮球”踢給醫療界,並不足以幫助執政黨在國會選舉中挽回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