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e Cash Kevin Yao Ellen Zhang 報導 4月10日,惠譽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理由是中國經濟在轉向新增長模式的過程中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給公共財政帶來風險。
在穆迪(Moody’s)去年12月採取類似行動後,此次下調正值中國方面加大力度,以財政和貨幣支持刺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COVID後的疲弱復蘇。
“惠譽的展望修正反映了中國公共財政在增長減速和債務增加的雙重打擊下麵臨的更具挑戰性的形勢。”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Gary Ng表示。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很快就會違約,但有可能看到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的信貸兩極分化,特別是在省級政府財政狀況較弱的情況下。”
惠譽預計,中國的政府一般赤字-涵蓋了標題預算以外的基礎設施和其他官方財政活動-將從2023年的5.8%上升到202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1%,這是自2020年北京嚴格的COVID遏制措施嚴重影響經濟以來的最高水準。
雖然它將評級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展望,表明中期內可能下調評級,但該機構確認中國的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
另一家主要的全球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也對中國的評級為A+,相當於穆迪的A1。
惠譽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從去年的5.2%放緩至2024年的4.5%,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的GDP今年將增長4.6%。
儘管有初步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在找到立足點,但評級警告仍在發出。
在出口和消費通脹指標好於預期後,1-2月份的工廠產出和零售額超過了預期。
這些數據點支撐了中國可以實現分析師所說的2024年約5.0%的GDP增長目標。
中國計畫將預算赤字從去年修訂後的3.8%降至經濟產出的3%。關鍵是,它計畫發行1萬億元(1383億美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這不包括在預算中。
地方政府的特別債券發行額度為3.9萬億元,而2023年為3.8萬億元。
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所(NIFD)1月份的一份報告,中國的債務與GDP之比在2023年攀升至287.8%的新紀錄,比一年前高出13.5個百分點。
中國國家發展研究中心(NIFD)1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債務與GDP之比在2023年攀升至287.8%的新紀錄,比一年前高出13.5個百分點。中國財政部在聲明發佈後表示,對惠譽的評級決定表示遺憾,並承諾採取措施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從長遠看,保持適度的赤字規模,並妥善利用有價值的債務資金,有利於擴大內需,支持經濟增長,並最終保持良好的主權信用。”
去年12月,穆迪(Moody’s)發佈了對中國信用評級下調的警告,理由是救助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以及控制房地產危機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