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Will Dunham 報導 一些對人類最致命的疾病來自於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原體。例如,導致愛滋病的病毒是從黑猩猩那裏傳播過來的。許多專家認為,導致COVID- 19大流行的病毒來自蝙蝠。
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交流並不是單向的。對所有公開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的分析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人類向動物提供的病毒數量比它們向我們提供的病毒數量要多,大約是兩倍。
研究人員研究了近 1200 萬個病毒基因組,發現了近 3000 例病毒從一個物種跳躍到另一個物種的情況。其中,79%涉及病毒從一個動物物種跳到另一個動物物種。其餘 21% 涉及人類。其中,64%是人對動物的傳播,稱為人獸共患病,36%是動物對人的傳播,稱為人畜共患病。
受人類傳染病影響的動物包括貓和狗等寵物,豬、馬和牛等馴養動物,雞和鴨等鳥類,黑猩猩、大猩猩和吼猴等靈長類動物,以及浣熊、黑絨狨和非洲軟毛鼠等其他野生動物。
尤其是野生動物,經歷人傳人的可能性要比經歷人傳物的可能性大得多。
“這確實凸顯了我們對環境和周圍動物的巨大影響。”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計算生物學博士生塞德裏克·譚(Cedric Tan)說。他是本周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人和動物是無數微生物的宿主,這些微生物可以通過密切接觸傳染給另一個物種。該研究著眼於涉及所有脊椎動物群體的病毒傳播: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
譚說:“病毒可以通過適用於人類的相同傳播方式在不同物種之間跳躍,包括直接接觸受感染的液體,或被其他物種咬傷等。”
“然而,在病毒進入新宿主之前,它必須要麼已經擁有生物工具包,要麼獲得宿主特異性適應,才能進入新宿主物種的細胞並利用它們的資源,”譚補充說。
幾千年來,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流行病都是由病毒、細菌和真菌等病原體從動物身上傳播到人類身上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一直是人們最關心的危險新發傳染病。
“在人類中傳播的絕大多數病原體都是在某個時間點從動物身上獲得的。”計算生物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主任弗朗索瓦·巴魯說。
“目前最大的威脅可能是在野生鳥類中傳播的H5N1禽流感。最近宿主跳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如此具有破壞性,因為宿主種群對這種新疾病沒有預先存在的免疫力。”巴魯補充說。
14世紀的黑死病奪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當時這種細菌性疾病在歐洲、亞洲、中東和北非廣泛傳播,通常是由野生齧齒動物傳播的細菌引起的。
如今的埃博拉病毒等威脅也同樣來自動物。
譚表示:“人們普遍認為,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體SARS-CoV-2很可能源自馬蹄蝠,然後跳入人類體內”。
然而,在大流行期間,也有記錄表明養殖水貂受人感染後爆發了SARS-CoV-2。
許多物種之間的傳播並不重要。
巴魯說:“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感染不會導致任何結果,因為病毒的適應性很差,不會在新宿主體內繼續傳播”。
在某些情況下,病毒會開始傳播,導致疾病爆發、流行病、大流行,甚至成為地方性病原體。巴魯說:“人畜共患病的小規模爆發可能相當常見,即使我們錯過了其中的絕大多數,但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全面爆發的流行病往往是罕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