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臠,如果你沒怎麼聽過這個詞語,那麼你一定是個好孩子,但如果你很熟悉……能否借一步(部)說話?
禁臠,意思就是獨佔且不容許他人染指的人(沒錯,就是指人),常見於各種霸道總裁文裏,XX成為了XX總裁的禁臠這種橋段。但說出來大家可能不太相信,這個羞羞的詞語,最早其實是用來形容豬肉的。
在《晉書》中有相關記載:元帝始鎮建業,公私窘罄,每得一豘,以為珍饈。項上一臠尤美,輒以薦帝,群下未敢先嘗,於時呼為“禁臠”。——《晉書·謝安傳》。其中,豘,指的是豬、臠,則指的是肉。
東晉初年,因為剛剛建國,物資缺乏,別說古代人最喜歡的牛羊肉了,就連平時看不上的豬肉,在這種時候也是不可多得的珍饈,還要什麼自行車。
當時的大臣認為,豬頸肉是豬身上最美味的部位,只有皇家才有資格享用,於是把豬頸上的這塊肉稱為“禁臠”,即“禁止食用的肉”。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男人,謝混。
有一次,晉元帝想給自己的女兒找個駙馬,於是手下的馬仔王珣,便向他推薦了知名帥氣男神謝混,晉元帝對此表示非常滿意。然鵝,還沒等到把女兒嫁出去,他就被自己老婆用被子悶死了。
好吧,女兒還沒嫁出老爸就先嗝屁,這下婚也結不成了。但謝混好歹也是個鑽石王老五,就算當不成駙馬,也還有大把人排著隊把女兒嫁給他啊。
於是王珣就蹦出來警告那些人“君莫近禁臠”,大概意思是這是公主的禁臠,你們都不許出手。
尚主當初偶未成,此時誰合更關情。可憐謝混風華在,千古翻傳禁臠名。——《謝混》孫元晏。
從這個時候開始,禁臠就和人掛上了鉤,但之後就用來形容女性比較多了。不過我們可以從這裏知道,男人並不是什麼大豬蹄子,他們是一塊豬頸肉。
來源:歷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