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場上特殊材料製成的裝備,各景區精彩紛呈的國潮活動及周邊產品,網路平臺豐富多樣的購買專案……我們身邊的這些新消費現象,您注意到了嗎?
這些新興市場既體現了科技的力量,也展現了文化的魅力。科技與文化相融合,不僅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消費體驗,還為產業釋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縱享文體樂趣
在中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遲子建眼中,黑龍江沿岸風情各異,風光無限。人們熱情淳樸,文化豐富多彩,像包餃子、緩凍梨、點冰燈、扭秧歌、賞煙花、住火炕,與鄂倫春人在篝火旁把酒歡歌……
這個冬天,“冰城”哈爾濱迎來超級流量。數據顯示,今年元旦假期,哈爾濱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超過59億元。把冰天雪地轉化成金山銀山,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的助推功不可沒。當姿態各異的冰雕、雪景出現在螢幕前時,人們心中也種下了嚮往的種子。線上種草、線下消費。文旅新玩法成就了哈爾濱的“爆火”。
巍巍雪山之巔,皚皚白雪之上,滑雪愛好者正在吉林省通化萬峰滑雪場裏縱情馳騁。
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後,滑雪這項原本的小眾運動逐漸走向大眾。一位滑雪愛好者告訴記者,這兩年,大家開始追求更豐富的滑雪體驗,消費者從玩法到裝備都在不斷進階。”瑞胄“滑雪頭盔是我們的最新成果,它採用鍛壓碳纖維一體成型外殼,具有強度高、重量輕的特點。
這款頭盔外形也頗有講究。滑雪運動速度快、風阻大,需要消耗很多體力才能保持高速前行。”瑞胄“滑雪頭盔的形狀叫做微流體形,能夠降低風的阻力。
2019年,東北師範大學建立了吉林省冰雪運動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把實驗室搬到運動場、請運動員走進實驗室,通過科技創新解決冰雪裝備研發問題。
提升國潮體驗
甘肅省博物館門口的廣場上,遊客們有序排隊,等待入館。門票預約平臺上,幾天後的門票早已被約滿。
近年來,中國各地“博物館熱”持續升溫。據中國文物局統計,2024年春節期間,中國博物館共接待觀眾7358.01萬人次,同比增長98.6%。“博物館熱”是文旅消費中頗具代表性的亮點之一。如今,到博物館看展覽已成為越來越多人喜歡的生活方式,公眾參觀博物館的需求激增。一些博物館在文創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方面也取得了亮眼成績,展現了其在促進文旅消費方面的潛力。
走進景區,穿漢服免費遊園等形式多樣的中國風國潮主題文旅活動愈發火熱。新中國風熱起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火起來。這些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日益彰顯的表現。從那些被追捧的中國風、國潮產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科技與文化的交融、傳統與當下的碰撞。”
為進一步增強遊客體驗,越來越多的景區都建起了VR(虛擬現實)體驗館,甚至借助XR(擴展現實)技術,讓遊客隨時隨地感受“真實”旅遊。在湖北宜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遊玩,戴上一套XR設備,1∶1還原的土家村落瞬間出現在眼前。遊客操作手柄漫步其中,實現了沉浸式遊覽。這是一項由湖北大學動畫與數字媒體系教授餘日季牽頭,與長陽非遺保護中心聯合完成的中國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專案,旨在打造數字旅遊新體驗。
面對人工智慧發展趨勢,讀者雜誌社不斷創新內容呈現方式與傳播手段,數位化轉型穩步推進。為讓廣大文博愛好者瞭解敦煌文化、感受莫高精神,讀者雜誌社與敦煌研究院在讀者官方微信公眾號聯合舉辦了特別直播活動。“沒想到《讀者》也開了直播!”“《讀者》文化和敦煌藝術結合,很有魅力。”頗具特色的直播間,吸引逾百萬名網友留言互動。在陳天竺看來,新興科技手段正在讓文化獲得新活力,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
激發“雲購”潛力
每到週末,寧夏銀川11歲的小學生馬依洛總會準時打開電腦,在一款應用程式上學習繪畫。她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她告訴記者:“我可以在家用電腦上繪畫課,不用路上來回跑,省時省力。”
在寧夏,閩寧“巧媳婦”通過直播讓扶貧產品月銷百萬,寧羴源生鮮旗艦店用抖音將灘羊打造成爆款產品,新業態正引領並激發著居民線上消費新潛力。未來,讀者雜誌社也將通過直播等途徑拓寬農民增收管道,促進鄉村產業興旺。
線上教育、網路培訓、線上零售……“雲上消費”持續火爆。各行各業積極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求,一些地區還對直播電商人才進行專門培訓。科技與文化共同推動了新消費市場的發展。這些新模式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使消費更加便捷高效、更具個性化。
這種全新的消費風,吹向了更遠方。線上上教室,七八個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大眼睛、高鼻樑孩子,正跟著螢幕另一端的老師認真學習中文。在他們的家裏,長輩們正在另一間屋中津津有味地觀看阿文版電視劇《山海情》。近年來,我們通過數位化手段,將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展現給阿拉伯國家民眾,在拓寬文化傳播管道、增加文化消費的同時,也提高了傳播效率和影響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新消費市場正在不斷擴大。未來,這種融合將更加深入和廣泛。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