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報導 中國總理李強在中國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宣佈了2024年5%左右的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目標,承諾將採取措施轉變國家發展模式,化解房地產開發商破產和城市負債帶來的風險。
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表示:“今年實現5%的目標比去年更難,因為基數變高了,這表明最高領導人致力於支持經濟增長。”
去年的不平衡增長暴露了中國深層次的結構性失衡,從家庭消費疲軟到投資回報率日益下降,這促使人們呼籲建立一種新的增長模式。今年伊始,中國股市暴跌,通貨緊縮達到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從未見過的水準。房地產危機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持續存在,加大了中國領導人出臺新經濟政策的壓力。一些經濟學家將中國與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失去的幾十年進行了比較,呼籲進行市場化改革,並採取措施提高消費者收入。
“我們必須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對於打算實施的結構性改革,沒有時間表或具體細節,中國政府強調穩定是“我們所做一切的基礎”,並補充說“積極”的財政立場和“謹慎”的貨幣政策是必要的,同時考慮了“促進就業和收入以及防範和化解風險的需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長率為4.6%,2028年將降至3.5%。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不變。
中國計畫將預算赤字控制在經濟產出的3%,低於去年修正後的3.8%。最關鍵的是,它計畫發行1萬億元(1390億美元)的特別超長期國債,而這並不包括在預算中。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度為3.9萬億元,而2023年為3.8萬億元。中國還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預算計畫包括今年國防開支增長7.2%,與2023年相似——這一數字受到美國和中國鄰國的密切關注,隨著臺灣緊張局勢升級,它們對中國的戰略意圖持謹慎態度。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研究,今年是國防開支連續增加的第30年。政府報告中也刪除了之前提到的與臺灣“和平統一”。
人口危機也威脅著中國經濟向消費主導型增長模式的轉變,面對這一危機,中國政府計畫制定者誓言要改善支持生育的政策,同時提高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的福利和基本養老金。
在房地產領域,中國政府將為“合理的”專案提供資金,並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房,希望解決令購房者擔憂的未完工房產過剩問題。
中國還將取消製造業的所有外資限制,制定量子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發展規劃,努力實現技術自給自足。
上海證券(Shanghai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胡月曉表示:“對速度的追求已讓位於增長模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