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樓市全面“撤辣”(撤銷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受到廣泛關注。
2月28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4至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陳茂波表示,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這意味著香港於2010年開啟的長達14年的“辣招”調控政策宣佈落幕。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香港主要通過印花稅調控樓市,此次調整相當於內地一線城市全面取消限購的力度,對於一套價值千萬港元的樓盤來說,可以少繳納300萬港元左右的稅款。
消息公佈後,香港以及內地的購房者都行動了起來。3月1日,一位香港房產仲介表示,當前內地居民和香港人稅費基本一致,這兩天想買房的客戶明顯增加,近期預約幾乎全滿。新盤方面,某新樓盤在2月29日賣了14套,其中有10套都是一個內地客戶買的。
“從投資角度來看,香港置業是很划算的,1000萬港元左右的物業月租金大概能到3萬港元,非常好租。”上述仲介人士稱,目前內地購房者只需準備一年完稅證明、3個月銀行流水和3個月薪資單證明即可按揭,不過按揭比例可能會和香港本地居民有一定區別。
3月1日下午,該房產仲介表示,收到開發商消息,下周二可能會全盤停售,收回特價專案,同時調整單價,也就是加價,但加價幅度未知。
那麼,此次政策調控,會完全啟動香港樓市嗎?數據顯示,自“撤辣”後,香港樓市兩天內成交83宗新房,約占2月份整體一手成交的近三成。
高盛報告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宣佈“撤辣”,更重要的是限制新屋銷售的壓力取消,相信成交量將會回升,不過利率仍然相對偏高、淨租金回報率負面,以及高庫存水準等因素仍然存在。維持今年樓價下跌5%、明年回升5%的預測,相信利率下調是確認樓市復蘇的下一個催化劑。
事實上,香港政府推出印花稅政策,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彼時為抑制樓市過熱推出額外印花稅(SSD),稅額達5%至15%。隨後,香港樓市仍一路升溫,政府又推出印花稅加強版,被業界稱為“加辣”。從2012年起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DSD),稅款占樓價的15%,前者主要限制非本地人士及以公司名義的買家,後者主要面向購入第二套或以上物業的買家。
到了2022年10月份,香港施政報告開始實施“減辣”措施,外來人才在港置業“先征後退”。2023年10月份,進一步將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由3年縮短至2年、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減半,以及為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征”安排。據陳茂波介紹,“先免後征”安排深受歡迎,目前已有超過500多宗申請獲批。
物業按揭貸款限制也被放寬。在《財政預算案》公佈同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亦宣佈放寬物業按揭貸款限制。主要政策包括承做七成按揭的樓價上限,由1500萬港元增至3000萬港元;暫停實施按揭壓力測試,以及放寬物業發展專案最高融資比率等。
這也是繼2023年7月份以來香港當地第二輪放寬按揭審慎監管措施。陳茂波表示:“住宅物業市場方面,在息口上升及週邊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市場氣氛自去年年中起十分審慎。樓價全年下跌7%,成交量縮減5%至約4.3萬宗的低水準。非住宅物業市場大致淡靜。”
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2月27日公佈,1月份樓價指數跌至306.4,跌至7年多以來的最低點,按年跌幅超過9.4%。2023年,多幅住宅土地流標,市場普遍對“撤辣”預期較大,導致觀望以及交易量不斷下滑。
從2024年1月份數據來看,香港樓市呈現出短期量減價升的態勢。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1月份香港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中的二手買賣數量為2474份,弱於2023年的2688份。從成交均價來看,2024年1月份每份約為786.4萬港元,高於2023年1月份的757.4萬港元。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