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字太沖,是齊國臨淄人。他的祖先齊國的王族中有左、右公子,就以“左”為家族這一分支的姓。左思的家族世代學習儒學。父親左雍,小吏出身,憑藉自己的才能被提拔為殿中侍禦史。
左思小時候學習鐘、胡書及鼓琴,都沒有學成。父親左雍對朋友說:“思兒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時候。”左思於是受到刺激,勤奮學習,同時擅長道家的陰陽術。左思相貌難看,不善言辭,但是寫的文章卻辭藻壯麗。他也不喜歡與人來往,有空就呆在家裏。
左思寫《齊都賦》,寫了一年才寫成。再想寫三都賦,恰逢妹妹左棻被召入宮中,左思全家搬到京城,於是就去拜見著作郎張載,向他討教四川的情況。於是構思十年,家門口,庭院裏,廁所裏,都擺放著筆和紙,偶爾想出一句,馬上就記錄下來。左思自己認為見識不廣,就要求擔任秘書郎一職。等到《三都賦》寫成,當時的人並未重視它。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張衡遜色,左思擔心因為自己的地位低微會導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沒,安定的皇甫謐在洛陽有很高的聲譽,左思前往拜訪,把《三都賦》呈給皇甫看。皇甫謐稱讚賦寫得好,為他的賦寫了序。
張載為其中的《魏都賦》作了注釋,劉逵為其中的《吳都賦》《蜀都賦》作了注釋,並為之作序說:“觀戰國以來,作賦的人太多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兩都賦》道理勝過文辭,張衡的《二京賦》文采超過立意。至於這篇賦作,比擬諸家,或運用辭藻表現思想,或運用事實闡發意蘊,也頗有情致,不精研細審的人不能詳知這篇賦作中蘊含的深意遠旨,不通曉眾物的人不能統攝這篇賦作中涉及的殊物異聞。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當世之人的創作,沒有人肯花心思瞭解作品實質。”陳留人衛權又為左思此賦作了《略解》……從此以後,《三都賦》被時人稱譽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記載。司空張華見到此賦,感歎說:“左思是班固、張衡之流的人物,(此賦)能使誦讀的人感覺文已盡而意有餘,歷時越久,越有新意。”於是豪門貴族之家爭相傳閱抄寫,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
起初,陸機到了洛陽,想寫三都賦,聽說左思也在寫三都賦,就拍著手直笑,在給弟弟陸雲的信中說:“這裏有一個粗鄙之人,想寫《三都賦》,等他寫成之後,我將用它來封蓋酒甕呢。”等待左思的賦寫出,陸機從心底嘆服,認為自己無法超過左思,就擱筆不寫了。
秘書省長官賈謐請他主講《漢書》,賈謐(在“八王之亂”中)被誅殺後,左思退居宜春裏,一門兒心思撲在典籍上。等到張方肆意暴虐,禍害京都洛陽,左思將全家人搬到冀州。幾年後,被殺。
來源: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