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汽車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汽車產業的“黃金時代”和價格戰
发布:2024-02-26

新世紀,汽車進入了“黃金時代”。仿佛一夜之間,中國冒出200多家汽車廠商,有些規模巨大,但大多數是初創企業,大家都想在這個蓬勃的產業裏分一杯羹。在這個“黃金時代”,不少廠家推出了令人炫目的“黑科技”,技術進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現。為爭奪市場,一些頭部企業大幅降低了汽車價格,隨後大量同行也跟上了步伐。於是,車越來越好、越來越多,價格卻越來越低。

你大概會以為這裏描繪的是當下中國的汽車市場。不。我說的是美國,大約100年前的美國。當時的汽車行業“黃金時代”多少跟今天的中國有幾分相似。那個年代見證了車企群雄並起,今天家喻戶曉的品牌,如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別克都誕生於彼時。那個時代給後世留下了很多製造業遺產,比如率先在福特Model T製造中採用的流水線。當然,更多在“黃金時代”各領風騷的汽車品牌已消亡在歷史中,它們的名字後世很少有人記得:帕卡德(Parkard)、斯蒂旁克(Studebaker)、哈德森(Hudson)、納什(Nash)、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

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中國汽車產業迎來了另一個“黃金時代”——電動汽車的“黃金時代”。2023年,中國汽車產量超過3000萬輛,遠超歐美市場。同樣在2023年,中國超過日本,以491萬輛的數目,登上汽車出口第一大國的寶座。短短5年前,中國汽車出口量僅為日本的1/4。

“黃金時代”的另一個表徵是車企、車型的數量。據工信部一則公告,2022年度中國境內125家企業生產/進口了乘用車。據招銀國際的汽車分析師稱,2023年現身中國市場的新車型達到創紀錄的158款,其中70%以上是電動汽車。匯豐銀行的分析師統計,中國在售的電動汽車多達400款。

當然,年代不同、國家不同,時隔百年的中美兩個汽車“黃金時代”有諸多差異,但是汽車行業仍有些內在規律,回望上一個“黃金時代”有助於我們審視今天的中國汽車產業。

20世紀20年代,隨著美國汽車行業進入“黃金時代”,產業逐步成熟、進化,很多小車企或破產或被兼併。到了二戰後,只剩下20多個玩家仍在競爭。這段時期,汽車產業創新迭出,新穎的設計、強勁的引擎逐漸成為美國汽車的標誌。汽車產業的繁榮也催生了大量中產階級家庭和美國郊區的繁榮。從20世紀60年代起,隨著國內外競爭加劇,美國汽車行業加速收購兼併,很多知名品牌退出市場。美國本土的主要汽車廠商只剩下三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

今天的中國汽車行業,競爭之激烈絕不亞於當年的美國同行。在日前的一次交流會上,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用“慘烈”一詞來描述當下的局面。慘烈,主要因為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2月19日,比亞迪汽車宣佈2024款秦PLUS榮耀版、驅逐艦05榮耀版正式上市,兩個車系的起售價為7.98萬元,暫態在業內外激起軒然大波。當天,五菱星光、長安啟源A05、哪吒X跟進降價。零跑甚至放言當前的市場“根本不夠卷”,透露3月將放出全線優惠。北京現代宣佈“伊蘭特7.58萬元起”,還針對比亞迪“電比油低”的廣告語,喊出“油比電強”。別克也在當天官宣,旗下多款開啟限時優惠。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就在一年前,2023年剛開年由特斯拉打響第一槍的那場價格戰。當時,Model 3和Model Y分別降價2萬—3.6萬元和2.9萬—4.8萬元。消息發出後,特斯拉官網一度被“擠崩”。隨後,各家車企紛紛跟進。態勢與一年後的今天如出一轍。以至於到了2023年年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得不攜同國內外16家車企共同簽署《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宣告“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但一紙承諾並沒有止住價格戰。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年電動汽車總體降價約8%。

慘烈競爭下,淘汰賽已經開始,一如當年美國汽車行業“黃金時代”過後。農曆新年剛過,高合汽車停工停產的消息就傳了出來。更早折戟的還有威馬、拜騰、自遊家等多個電動汽車品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2023年12月表示,在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未來兩年將迎來最激烈的競爭。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觀點相似:智能電動車的三年淘汰賽已經開始,將從2023年一直持續到2025 年。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未來能存活的電動汽車企業只有5到10家。有人說,這場決戰既分高下,也定生死。

在國內“卷”不動了的車企又把擂臺打到了海外。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日前介紹,MG4進入歐洲時定價3萬歐元,當時比歐美品牌的競品價格低1.5萬歐元左右。但是這些競品不斷降價與MG4競爭。現在在德國市場上,價差已縮小到1000歐元左右。趙愛民說,更多的競爭來自國內同行,“比如墨西哥市場,基本上都是中國車在那裏打。”奇瑞汽車國際公司總經理助理束學明也有同樣的感受:俄羅斯市場已化身“紅海”,全部是中國車企在廝殺,白熱化程度堪比國內。業內人士透露,在海外市場國內車企互挖銷售人員的現象極為普遍。即使競爭如此殘酷,比亞迪、名爵等品牌在國外市場上的利潤率仍然比國內高5至10百分點。

2023年,中國車企海外出口共計491萬輛汽車,同比上漲了57.9%。特斯拉CEO馬斯克在2024年1月的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我認為如果沒有貿易壁壘的話,他們很可能把世界上絕大多數競爭對手摧毀。”

不過這樣的高速增長,未來可能難以為繼。首先,中國近年來出口的一大目的地是俄羅斯, 2023年約占中國汽車總出口量的兩成。俄羅斯屬於機會市場,因為俄烏戰爭,西方車企紛紛撤出,給中國車留出空間。一旦俄烏戰爭局勢發生變化,對俄出口也可能發生改變。

此外,2023年10月,另一大出口目的地歐盟啟動對中國汽車行業反補貼調查。當前已向中國幾家主要出口車企派出調查人員,結果預計將於2024年公佈,如若認定中國對車企存在不當補貼,可能會加征反補貼關稅。此前法國以碳排放為由,取消了給予中國汽車的購車補貼。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海外出口的難度將增大。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協會汽車分會秘書長孫曉紅認為,單純的汽車出口貿易經常遇到阻力,易引發貿易摩擦。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汽車大量湧進美國市場,打得美國汽車三大巨頭紛紛落敗,美國政府即出面干涉,要求日本“自願”限制對美出口。當前中國汽車無法打入美國市場,也是緣於27.5%的高額關稅等貿易壁壘。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已出現產能過剩,而未來需求增長的空間並不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將增長3%,增幅顯著低於上一年的12%。即使是在海外市場,電動汽車也可能供過於求。2024年1月1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發佈會上表示,部分地方和企業還存在盲目上馬、重複建設新能源汽車專案的情況,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要採取有力措施來加以解決。產能如何消化?100年前汽車工業的上一個“黃金時代”能給我們一些參考:當“黃金時代”謝幕,兼併重組將加速,大多數銷量不濟的小品牌終將湮沒在歷史的煙雲中,而這些對於汽車產業的壯大、對於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於生產效率的提高,未必是壞事。

來源:中國青年網

上一篇:中國各地積極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下一篇:中國26個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春節待客逾282萬
相關推荐
  • 達契亞推出1.5萬歐元微型車原型,挑戰中國低價電動車
    链接阅读
  • 補貼退坡拉動銷量!特斯拉三季度全球交付49.7萬輛創新高,中國市場環比增三成
    链接阅读
  • 彭博新聞社報導,汽車製造商斯特蘭蒂斯計畫在美國投資 100 億美元
    链接阅读
  • 福特、通用汽車推出計畫延長 7500 美元電動汽車租賃補貼的使用期限
    链接阅读
  • 梅賽德斯採用低碳鋁材減少電動汽車的環境足跡
    链接阅读
  • 沃爾沃客車推出客車版BZR電動底盤:720kWh電池,700km續航
    链接阅读
  • 英國承諾為捷豹路虎提供 20 億美元貸款擔保
    链接阅读
  • 保時捷發佈中國專屬車載資訊娛樂系統 預計2026年搭載多款車型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法國政府上任數小時後辭職,加劇政治危機

2025-10-06

特朗普施壓結束加沙戰爭 納坦亞胡面臨極右翼反彈

右翼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