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Huw Jones 報導 倫敦金融城的禮儀主管週四表示,英國應專注於發展資產管理行業,而不要理會新公司上市不足的 “噪音”。
在英國於2020年退出歐盟後,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前景浮出水面,這在很大程度上切斷了英國與一個主要客戶的聯繫。
去年9月,被視為英國成功典範的晶片設計公司Arm Holdings決定在紐約而非倫敦上市,這加劇了人們的憂慮,成為放寬規則的催化劑。
但市長邁克爾-梅內利(Michael Mainelli)表示,倫敦金融城正在蓬勃發展,在被稱為 “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區工作的人數已從脫歐前的約52.5萬人增至61.5萬人,其中直接從事金融服務的人數略高於20萬人。
英國提出了 “愛丁堡改革”,以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和企業上市,還提出了 “爵爺府契約”,說服10家養老基金投資於未上市的成長型企業,以建立首次公開募股(IPO)管道,而不是依賴更安全的政府債券來獲取回報。
馬伊內利的一年任期已滿三個月,他將有關倫敦證券交易所能否與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競爭的擔憂斥之為 “噪音”。他對记者說:”我不認為倫敦證券交易所與其他交易所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問題。”如果把五家大型科技公司排除在外,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表現也沒那麼好。”
過去八年中,倫敦金融城管理的資產占全球總量的比例從 12% 上升到 15%,這是他對倫敦金融城金融健康狀況的首選基準。他說:”我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可以將管理資產的比例提高到 25%,這是很現實的,政治的穩定性和監管的可預測性將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
最大的問題是不要去管它。它運作良好。我們需要確保主權財富基金在這裏感到舒適,並能進行討論,這些都是一日之功。”
豪宅緊湊
馬伊內利說:”更簡單的稅收制度和能夠雇傭到最優秀的人才也很有幫助。如果我們沒有人才,我們就死定了。我們現在確實有了脫歐前沒有的要求。”
他希望在 “豪宅契約 “的基礎上再接再厲。”豪宅契約 “是以他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的官邸命名的。該契約得到了養老基金的承諾,到2030年,將最多5%的現金投資於成長型企業,為儲蓄者獲得更好的回報。
馬伊內利說,他計畫在契約推出一年後的7月之前制定一項 “衡量計畫”,以跟蹤總體進展情況。他和包括其前任尼古拉斯-里昂(Nicholas Lyons)在內的其他一些人正在研究養老基金是否可以通過銀行業向小型成長型公司提供貸款。他說,還在考慮收取一定水準的費用,以反映投資風險較高資產所面臨的挑戰–希望能獲得更大的回報–從而幫助釋放養老金現金。
與英國一樣,歐洲也主要依靠私人基金進行大額投資,該協議吸引了歐元區財長們的注意,他們表示,類似的協議可以深化該集團的資本市場,因為該市場面臨著來自倫敦和紐約的競爭。
“每個人都明白這一點.”馬伊內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