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Philip Blenkinsop 報導 歐盟政策制定者週二就新規則達成一致,以促進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和其他清潔技術設備的本地化生產,幫助歐洲產業與中國和美國的競爭對手競爭。
該集團的目標是在2030年生產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需的40%的產品。這些產品將涵蓋可再生能源、核能、熱泵、電解槽和其他脫碳技術,包括碳捕獲。
歐洲越來越依賴中國,預計中國將擁有全球 80% 的太陽能製造能力。歐洲還擔心,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中的 3,690 億美元綠色補貼會吸引歐洲生產商遷移。
歐洲議會的立法者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六個月的比利時經過一整天的會談,就《淨零工業法》(NZIA)達成了協議。
該法案是歐盟確保其不僅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且在製造所需的清潔技術方面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核心舉措。
該法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生效,它建議簡化對促進歐盟製造業發展的專案的許可審批,確保在18個月內發放許可。
購買清潔技術產品的公共機構不僅要看價格,還要看環境標準,以及是否有超過50%的供應來自單一來源。
歐盟國家需要對 30% 的可再生能源專案拍賣採用非價格標準。
領導該議員小組的克裏斯蒂安·埃勒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最重要的資訊是,歐洲第一次對愛爾蘭共和軍做出了反應。”
在太陽能領域,要達到40%的生產目標將尤為艱難,因為國內製造商提供的太陽能電池板僅占歐盟太陽能電池板部署量的不到3%,而且還在為生存而戰。歐盟的風能行業則要強大得多,儘管中國公司已經開始站穩腳跟。
此外,雖然新西蘭能源署將給予歐盟更大的靈活性來支持本地生產,並努力協調歐盟的各種基金,但它不會有可與愛爾蘭共和軍匹敵的新資金。醞釀中的歐洲主權基金未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