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文學 > 文章内容 返回
民間藝術裏的中國春節
发布:2024-01-31

花燈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在漫長的農耕文明中,中國古人以穀子一熟為一“年”,穀物的播種與收穫週期也成為人們生活的節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歲末,又逢冬去春來,在歡慶豐收年成的同時,也迎來新一輪播種和收穫。人們為此敬天祭祖、祈福納祥、宴飲遊娛、辭舊迎新,形成一系列隆重喜慶的民俗活動。

中華民族的春節不只是節日的狂歡,還包含祭祖、守歲、祈福、團聚等儀式活動及其內涵,從而不斷建構每一個個體與逝去的祖先、過去的歷史、廣闊的自然、無盡流動的時間以及親人、友朋的聯繫,不斷憧憬和充盈現實生活的願景和希望,不斷表達和實現關於善與美的追求。這一切既是精神的、實踐的,也往往是有形可感的,通過藝術的形式加以表達,在審美中得到進一步凝聚和昇華。

正如春節的傳統裏,從小年起,人們就開始“忙年”的種種準備,灑掃除塵,採辦年貨,發麵蒸饃,張貼年畫、春聯、“福”字、窗花等。天津俗話說,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人要頂氈帽。春節是喜慶,是更新,是對美的追求。到農曆新年來臨,人們擺“清供”,逛廟會,行花街,耍社火,舞獅舞龍,觀燈彩,在生動鮮明的形態、沉浸式的體驗中,表達情感,寄託願望,感受喜慶歡愉,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這個意義上看,春節既是民俗的,也是藝術的、審美的,並且春節之藝術,是民間、大眾、民族集體關於美的創造與體驗,它是所有人親身參與的過程。

如果對豐富多彩的春節民藝加以劃分,大致包括祈福納祥的藝術、家居裝飾的藝術、宴飲交流的藝術和遊藝歡娛的藝術,涉及春節文化儀式與意義的藝術化呈現、裝飾審美以及遊藝體驗,也往往相互交織,在表達春節辭舊迎新、趨吉迎祥的意義的同時,裝飾空間、裝點氛圍。

首先,傳統春節裏,家家戶戶張貼門神、年畫、“福”字、窗花、門箋、對聯等,正是“千門萬戶瞳瞳日”,喜慶熱烈。陝北信天遊唱,春節走門串戶,“一看窗子二看簾子”。門上的春聯、窗上的窗花透著一戶人家的精氣神。還有門神、年畫、“福”字、門箋等,色彩基調大都紅紅火火,配色往往華麗強烈,形象圖案都是老百姓最熟悉的,鮮明甚至誇張,往往有看頭、有講頭,文字有力,畫中有戲,讓人百看不膩。吉瑞的文字、酣暢的書法、威嚴的神像以及關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闔家歡樂、福壽康寧等理想生活的圖景,表達了人們美好的願望和寄託,也成為善與美的社會教化和精神激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民間畫作、剪紙不僅在創作中講究“知人、知物、知時”,表達群眾的愛好和追求,還滿足了傳統家居環境裝飾的需要。譬如門神有房宅大門的門神、屋門的門神以及街道街門的門神;年畫有門戶上的門畫、灶台牆壁的灶畫、居室牆上的四條屏以及炕圍、桌圍、窗頂的炕畫、桌畫、窗畫、喜幅等;“福”字也有大門上的“福”字以及水缸、櫃子和牛棚馬廄門上的“福”字;玲瓏剔透的剪紙不僅有窗花,還有頂棚花、燈籠花、供品花等……裝飾無所不及,把日子裝扮得花團錦簇。

除了這些用以張貼的藝術與裝飾,傳統春節裏的家居裝飾藝術還有“歲朝清供”,就是在室內案頭放置供觀賞的物品擺設,包括時令水果、花卉盆景、古玩奇石等。所謂“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是年”,或如文學家汪曾祺所述,即使牡丹梅花不易得,養一盆青蒜代替水仙,也要有一點顏色。不論富麗典雅或質樸清新,春節的裝飾都是喜慶的、悅目的、充滿希望的。

在飲食上,祭祖、賀歲、年夜飯、吃年例等,比平日豐盛的美食,既是對飲食本身的豐富體驗,也包含富足美好的寓意,而且往往由食物的形、味之美上升到精神情感之美。比如臘八,集五穀雜糧煮粥食粥並向鄰居親友送粥贈粥於一體,這種惜物愛物並饋贈分享的習俗,超越了一粥一飯的飲食滋味,進入一種文化心靈上的儀式體驗。又如山東膠東地區,傳統春節自小年起,家家戶戶開始蒸大棗餑餑、烙喜餅、做壽桃,製作種種寓意吉祥、造型生動的面花,既是節日飲食的一部分,也用作贈禮和供奉,從飲食之美到情感交流,成為一種精神的共鳴。藝術家張仃曾回憶:“記得兒時在家鄉過舊曆年……當時我最滿意的差使,是母親給調一個胭脂棉花碟,用根筷子,沾著胭脂,向新出籠的饅頭上,一個個打紅點”,一個個圓圓的紅點,點染出新年的氣氛,如果無它,“就似乎禿禿荒荒,缺少些什麼,不像過年的樣子”。這“一點之美”便是生活的一種美的境界。

春節期間,還有豐富多彩的遊藝歡慶活動。俗話說“老百姓,要快活,趕會、唱戲、弄社火”,高臺高蹺、舞獅舞龍、鼓樂秧歌等民間藝術在社火、花會中彙集,城鄉群眾自發的表演惟妙惟肖,觀看互動的人潮如山似海,歡快的鼓樂激越昂揚,演藝的妝容或面具往往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共同組成熱鬧的節日慶典。此外,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在廣大城鎮和鄉村,商鋪與人家往往掛起紅紅的大燈籠。“燈籠高,燈籠低,燈籠底下秧歌起”,在陝北的鄉村,正月十五夜轉黃河九曲燈陣;在雲貴高原,少數民族的篝火歌舞紅紅火火……燈火與歌舞交織,表達著中華民族真摯素樸的情感。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從傳統走向現代,從農耕文明發展到工業文明、資訊文明,春節儀式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但依舊隆重盛大,春節的藝術與審美在傳承中創新,也依然熱烈深沉。如今,千裏萬裏回家過年,春節春運成為一種文化物候;新春的文創和服飾等“國潮”湧動,中國紅、吉祥紋、生肖像成為潮流的要素;傳統的年節禮俗、歌舞遊藝也在破圈突圍,成為“國風”特色,在新的代際人群中產生新的共鳴。

山川遠闊,人間星河。春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沉潛的文化礦脈,積澱傳承著生命生活的力量和追求。民間藝術裏的春節穿越歷史,超越物質,在對美好、善良、幸福的追求中,展現著生活的理想與意義。

來源:人民網

 

上一篇:中國夜間文旅消費又添新去處
下一篇:今年春運約90億人次將出行 流動的中國生機蓬勃
相關推荐
  • 新書《宋慶齡與國際友人》發佈 首次公開百餘幅珍貴圖片
    链接阅读
  • 中國文字的古典品性
    链接阅读
  • 中國書法藝術的“自然”觀
    链接阅读
  • 中國木拱橋:“只此青綠”間,長虹淩空起
    链接阅读
  • 中國網路文學海內外受關注
    链接阅读
  • 惠特曼:塑造美國“靈魂”聲音的先知詩人
    链接阅读
  • 中國網路文學“圈粉”海外讀者
    链接阅读
  • “中文熱”催生英國中英雙語幼稚園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