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中國哈爾濱市冰雪旅遊火爆“出圈”,三天迎接超過300萬遊客。預計在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東北地區還將迎來新的旅遊高峰。
隨著“‘爾濱’,我們來啦”在網上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是XXX去不起,而是哈爾濱更有性價比”也成為一句流行語。“爾濱”的流量還外溢到周邊地區,比如赫哲族群眾帶來了烏蘇裏江江魚、鄂溫克族群眾牽來了馴鹿、鄂倫春族群眾帶來了珍貴的麅角帽……甚至有網友喊出,2024年開啟“更有性價比”時代。
旅遊需求是精神性與具身性的統一。精神性讓旅遊者追求“詩與遠方”,具身性又把旅遊者對“詩與遠方”的追求框定在世俗情境之中和預算約束之內。這就是“吃、住、行、遊、購、娛”成為“旅遊六要素”的原因。
正因如此,推動中國冰雪旅遊高質量發展,不會脫離市場經濟機制,始終存在“得與失”的尺規和“性價比”的考量。
從經濟學角度理解“性價比”
“更有性價比”的哈爾濱接住了潑天的富貴。那麼,什麼是“性價比”呢?
經濟學的“性價比”理論認為,性價比即商品性能與價格之比,用數學公式表示就是:性價比=(性能/價格)%。
因為錢是稀缺資源,在支出時,理性消費者希望花更少的錢買性能更高的商品。因此,性價比越高的商品越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花更少的錢買到性能更高的商品,也被看作優等商品。然而,市場上中等商品居於大多數,優等商品和劣等商品都屬於少數。因此,消費者尋找優等產品要付出週期成本,在消費者之間還會形成對有限優質商品之間的理性競爭關係。
使商品更具有性價比優勢,有多種方法。從“性價比”理論公式來看,一般可以提升商品性價比絕對比值。(1)提升商品性能,價格保持不變;(2)降低商品價格,性能保持不變 ;(3)性能提升的幅度比價格提升的幅度大;(4)價格下降的幅度比性能下降的幅度大;(5)提升商品的性能,降低商品的價格。
此外,將“性價比”理解為銷售術語時,“性價比”是指對應於某一類消費品,消費者特定支出所能購買到的滿足程度,屬於消費者的主觀判斷。因此,讓消費從心理感覺相對較高的商品性價比,是商品性價比的相對提升的方法。
冰雪“冷資源”釋放經濟“熱效應”的啟示
“哈爾濱火了”的現象,是在啟示政府和企業要把消費者福利的提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市場參與主體都是理性的,消費者是理性的,所以更有性價比的商品才是消費者的“心頭好”。
在旅遊業發展中,政府的角色較為特殊,旅遊消費的綜合性決定了政府不只是旅遊市場秩序的規範者和協調者,還是部分旅遊產品的直接提供者。
目的地旅遊產品是企業服務產品和公共服務產品的綜合體。任何一次完整的旅遊消費過程都包含著對公共旅遊服務產品的消費。
這就意味著,如果企業服務產品的性能與價格不變,公共服務產品的性能強、價格低,則旅遊性價比高;反之則旅遊性價比低。可見,如果政府強化旅遊公共服務產品的投資與管理,遊客的“性價比”積極感受和讓渡價值就會提升。
在這一點上,哈爾濱之前做法值得借鑒。公共服務加上當地文化的天然屬性,讓“爾濱”成了爆款。比如,當地文旅部門一直在嚴管價格,當地住宿、景區、餐飲和購物場所等都明文規定不允許漲價。這讓哈爾濱旅遊產品具有很大的價格優勢;當地的不少景點基本免費參觀、中檔酒店在假期內維持與平日相同的400多元一夜價格、2至3人的一次餐費僅為100多元、小食早點不超過10元、包含了餐食和搓澡服務的洗浴人均不到200元……再加上當地民眾極為熱情的招待,使得遊客雖然身處寒冷的哈爾濱,但“心理溫度”十分溫暖。
此外對於企業來說,有經濟文獻指出,創新對增進社會福利是極有價值的,而創新活動的社會價值,往往對於消費者福利的提高更為關鍵。企業的創新行為從結果來看,大概分為五類:
(1)過程創新,表現為企業生產成本(包括邊際成本、平均成本)的下降,企業可以通過更有效地組織生產資料,用更少的投入生產等量的現有商品;
(2)商品創新,表現為引進新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可選擇的商品種類增加,並且能夠得到更適合其需要和偏好的商品;
(3)縱向商品創新,表現為在商品品質空間上的提高;
(4)橫向商品創新,表現為新商品僅僅是與已有商品有所區別,但不存在顯著的品質提高或成本下降;
(5)激進式或“跳蛙式”創新,表現為商品生產線的完全更新換代、技術升級以及成本的顯著下降。
在使商品更具性價比優勢的賽道上,政府和企業(不僅僅是冰雪經濟)應該持續重視消費者福利的提升和生產更多的優質商品,從而獲得在世界消費市場茁壯成長和良好發展。
樹立真正的優質品牌來撬動無限潛能
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瑞士國家旅遊局局長認為哈爾濱這個名字的品牌和冰雕很有名氣。哈爾濱的成功經驗,對企業打造品牌同樣有借鑒意義。
消費者對優質商品的搜尋需要時間,這是由於資訊不對稱使消費者陷入了困境。商品只有在購買後才能消費從而得出性價比的判斷,因此搜尋成本在不同程度上約束了消費者的搜尋行為,往往使消費者不得不滿足於從一個小範圍的市場裏購買所需商品。此外,資訊不對稱還會導致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進行創新的同時,通常會進行一項制度改革,即為自己的商品樹立品牌,並將花費成本在品牌的樹立上。消費者則依據看到的品牌資訊形成自己的主觀理解,決策出願意支付的價格。即前面提到過的商品性價比的相對提升方法。
品牌方一般會通過事先計畫、安排的和主動引發的事件、活動、會議、新產品發佈等進行品牌推廣和行銷。但是在現實中,即使原本資訊並不對稱,消費者第一次消費某一品牌商品後,就具備了對該商品的對稱資訊。如果消費者對該品牌商品的性價比滿意,下次就會繼續購買。
這對企業在樹立品牌時有啟發意義。也就是說,企業應該努力朝著改善現實的理想努力,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在品牌推廣時,切忌沉浸在自己製造的虛幻的、符號性的形象中,樹立真正的優質品牌才有助於撬動無限潛能。希望更多的企業和城市通過真正的努力接住“潑天富貴”!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