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Clare Jim 和 Yu Xie 報導 香港一家法院週一下令對房地產巨頭中國恒大集團進行清算,此舉可能會在中國搖搖欲墜的金融市場引發反響,因為政府正忙於遏制日益加深的危機。
在注意到恒大在債券違約兩年多後和幾次庭審後仍無法提供具體的重組計畫後,法官琳達·陳決定清算這家負債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的全球負債最多的開發商。
恒大集團首席執行官肖恩告知中國媒體,儘管有清算令,公司仍將確保住宅建設專案仍能交付。他進一步表示,該命令不會影響恒大在岸及離岸公司的運營。

鑒於涉及範圍,該決定為預計會因潛在的政治考慮而漫長而複雜的程式奠定了基礎。海外投資者將關注中國當局在公司倒閉時如何對待外國債權人。
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加裏·吳表示:“這不是結束,而是清算的漫長過程的開始,這將使恒大的日常運營更加困難。由於恒大的大部分資產都在中國大陸,債權人如何扣押資產以及離岸債券持有人的還款排名存在不確定性,股東的情況可能更糟。”
聽證會前,恒大股票交易下跌20%。判決後,中國恒大及其上市子公司中國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和恒大物業服務公司停牌。
恒大擁有2400億美元的資產,2021年債務違約,將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推入混亂,清算裁決可能會進一步動搖已經脆弱的中國資本和房地產市場。
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應對經濟表現不佳、房地產市場九年來最糟糕的情況以及股市徘徊在五年低點附近,因此投資者信心的任何新動盪都可能進一步破壞政策制定者振興增長的努力。
恒大週一再次申請休庭,因為其律師表示,恒大在重組提議上取得了“一些進展”。在最新的報價中,開發商建議債權人將債務換成該公司在香港兩個部門持有的所有股份,而在12月的上一次聽證會之前,該公司在子公司持有的股份約為30%。
恒大的律師辯稱,清算可能會損害公司的運營及其物業管理和電動汽車部門,進而損害集團償還所有債權人的能力。
恒大一直在與一個名為特設債券持有人小組的債權人集團合作,為期近兩年的230億美元債務重組計畫。
“我們對結果並不感到意外,這是該公司未能與特別小組接觸的產物,”曾為離岸債券持有人提供諮詢的凱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費格斯·索林(Fergus Saurin)表示。“之前有過最後一刻接觸但無果而終的歷史。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只能怪自己被清算。”
恒大在7月份香港法院聽證會上引用了德勤的一項分析,該分析估計,如果開發商被清算,回收率為3.4%。恒大9月表示,其旗艦部門和董事長許家印因未指明的罪行正在接受當局的調查,債權人現在預計追回率不到3%。
該裁決預計在短期內不會對該公司的運營(包括房屋建設專案)產生什麼影響,因為債權人任命的離岸清算人可能需要數月或數年時間才能控制中國大陸的子公司,而中國大陸與香港不同。
恒大旗下方車寶的投資者Top Shine於2022年6月首次提交清算申請,稱該開發商未能履行回購其在子公司所購股份的協議。
週一之前,自2021年年中當前的債務危機爆發以來,至少有三家中國開發商被香港法院下令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