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消息,據媒體報導,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哥廷根醫學中心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款解析度達到5納米的螢光顯微鏡。
這款高解析度顯微鏡的問世,預示著科學家們將能夠揭開細胞內部那些極為精細且複雜的結構之謎,從而極大地推動生物醫學、神經科學以及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的蓬勃發展。
細胞,這一生命的基本單元,其內部隱藏著無數微小的奧秘,如直徑僅約7納米的微管支架,以及神經細胞間那狹窄至10至50納米的突觸間隙,均有望用這款顯微鏡觀測到。
傳統顯微鏡受限於其約200納米的解析度極限,對於上述這些微小結構往往力不從心,只能捕捉到模糊不清的輪廓。
而這款新型顯微鏡,憑藉其5納米的超高解析度,如同開啟了細胞世界的“高清模式”,使得科學家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捕捉並解析細胞內部的每一個細微之處,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加豐富、精確的資訊資源。
該顯微鏡之所以能夠實現如此卓越的解析度,得益於其採用的“單分子定位顯微技術”。在這一技術的加持下,樣品中的單個螢光分子被精准地操控,通過快速開關其螢光信號,研究人員能夠精確鎖定這些分子的位置,並據此構建出樣品的三維結構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該技術先前已能達到10至20納米的解析度,但此次科學家團隊通過引入高靈敏度探測器及創新的數據分析方法,成功將解析度提升了一倍,達到了令人矚目的5納米水準。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款新型顯微鏡不僅技術領先,而且具備經濟高效、操作簡便的特點。為了促進科研成果的廣泛共用與應用,研究團隊還貼心地開發了一款開源數據處理軟體包,大大降低了使用該技術的門檻,使得更多科學家能夠輕鬆上手,共同探索細胞世界的無限奧秘。
來源:中國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