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到2035年,全球超過設計壽命(20年)的陸上風電裝機容量將增至八倍,從53GW增加到428GW。目前,中國每年退役和更換的裝機容量僅占全球總量的20%左右,但預計三年內,中國將占全球每年更換和退役裝機容量的絕大部分。
報告表示,到2035年,全球風機更換市場年均增長率預期為27.8%。全球陸上風電場老化機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業主面臨著艱難的抉擇:延長資產壽命、徹底更換,還是以高昂的成本退役。在新專案審批迅速且收入獲得支撐的市場中,更換已成為常態。
彭博新能源財經認為,通過廢料回收可收回的風機總退役成本的比例區間在22%-84%。退役成本取決於風機高度、材質以及政策制定者或土地業主規定的義務。在德國,風機製造商估計每颱風機的總成本約為27萬歐元,回收收入平均可覆蓋40%,因此淨成本為16萬歐元。
據悉,風電機組包括塔筒、基座、機艙罩以及葉片等,其中85%-90%的報廢材料都有成熟的回收體系,但風機葉片的回收模式還在探索中。風機葉片主要由玻璃纖維增強的熱固性樹脂基複合材料構成,包括環氧樹脂、玻璃纖維、輕木等,其中占葉片重量80%的熱固性複合材料(玻璃纖維、環氧樹脂)難以拆分和重複使用,回收仍是行業難題。
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中國將超越歐洲和美國,成為領先市場。風機退役的速度和規模不僅取決於風機的年限,還取決於政策框架能否有效降低審批門檻並控制成本。歐盟擁有最強大的更換政策框架,但各成員國的具體實施情況各異,其中德國在支持性監管和老化機組規模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