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日,距離颱風“杜蘇芮”登陸福建已經過去了5天,雖然它早已停編(中央氣象臺停止對其編號,不再發出有關報告),但是其殘餘勢力不僅在京津冀地區製造了超72小時的極端強降雨,而且正在將雨水帶向東北地區。
據北京市氣象臺消息,本次為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排位第一的降雨量,總量達42.83億立方米,18座小型水庫超汛限。
“杜蘇芮”的影響還沒完全消失,新的超強颱風“卡努”已經生成,尚不能排除登陸我國的可能性,未來它會影響京津冀地區嗎?
風雲四號B星拍到的颱風“卡努”雲圖。
超過72小時、140年以來排位第一
過去幾天,受颱風“杜蘇芮”及其殘餘環流影響,華北東部和南部、黃淮中東部等地出現強降水。其中,華北地區強降水從7月29日陸續開始,直至8月1日,降水過程持續時間超過72小時。
在南方,或許連續3天的降水並不稀奇,但在北方十分罕見。中國氣象局介紹,在華北主汛期,通常以過程性的降水為主,持續時間一般不超兩天,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持續時間為20小時,2016年“7·20”強降水持續時間為55小時。
2023年8月1日,門頭溝區,行道樹已經淹沒在河水中。
除了時間長,此次降雨量也十分驚人 ↓
北京地區有兩站累計降水量超過700毫米,遠超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極值541毫米。
而北京的年平均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相當於這三天下的雨比一整年的雨還多。2021年北京經歷了“超長汛期” ,全年降水量為698.5毫米,較常年偏多32%,但仍不及此次降水中北京上述兩站的降雨量。
據@氣象北京 微博消息,7月29日20時至8月2日7時,本次降雨天氣過程記錄到的降雨量極值出現在昌平的王家花園水庫,為744.8毫米。
中國古代雖然也有像“晴雨錄”這樣的天氣記錄,但主要是以文字記錄天氣現象及其產生的影響為主,並沒有準確的數據記錄。
目前,北京地區最早有儀器記錄到的降雨量是發生在1883年7月23-29日的降雨天氣過程,記錄值為510.3毫米。
1891年7月23日,北京地區記錄到609毫米的強降雨過程。這個記錄是本次過程之前記錄到的最大降雨量。
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區記錄到的最大降雨量541毫米。
綜上所述,本次降雨過程極值已顯著超過北京地區記錄到的降雨極值,為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排位第一的降雨量。
7月31日20時,北潞園社區一層已被淹,積水最深處達1.7米。房山消防供圖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用“極端” “罕見”來形容這場雨。在他看來,從五個方面可以體現此次降水的極端性:
強降水持續時間長
影響範圍大
累計雨量大
局地降水超極值
地形分佈特徵明顯
北京市18座小型水庫超汛限
7月29日8時至8月1日17時,北京市內降雨總量達42.83億立方米,比密雲水庫蓄水量還多約10億立方米。本次降雨形成水資源量14.56億立方米(地表水5.57億立方米,地下水8.99億立方米)。
具體來看:北京市平均降水量261毫米,最大點王家園水庫744.8毫米;市內永定河流域平均降水量291毫米,潮白河流域平均降水量176毫米,北運河流域平均降水量268毫米,薊運河流域平均降水量146毫米,大清河流域平均降水量355毫米。
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量37.12億立方米,較雨前增加蓄水量1.39億立方米。主要河道共出現25站次漲水過程。
截至8月1日,共有18座小型水庫超汛限,分別是房山區2座水庫(丁家窪水庫、龍門口水庫),延慶區3座(佛峪口、古城水庫、玉渡山水庫),懷柔區7座水庫(沙峪口水庫、西水峪水庫、甘澗峪水庫、大柵子水庫、黑山水庫、頭道關水庫、銀河溝水庫),昌平區5座(王家園水庫、德勝口水庫、南溝水庫、羊石片水庫、居庸關水庫),平穀區1座(花峪水庫)。
8月1日9時起,楊家臺、花峪、黃松峪水庫相繼開始泄水作業。
京津冀需警惕滯後的次生災害
據中國天氣網介紹,8月1日白天,華北降水明顯減弱。不過,受地形因素影響,在太行山東麓沿山地區,仍有局地強降雨,河北安新、辛集、巨鹿以及河南焦作,8月1日8時至14時降雨量都超過30毫米。
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即使北京市氣象臺降級發佈暴雨黃色預警信號,但山區及淺山區出現強降水誘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風險仍較大,城市低窪地區容易出現積水;河北省氣象臺發佈雷電黃色預警;海河流域大陸澤、寧晉泊、小清河分洪區、蘭溝窪、東澱等地區先後啟用滯洪;天津市啟動市防洪一級應急回應。
“未來幾天,整個華北北部,包括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這一帶,陣雨、雷陣雨天氣較多,且局地對流較強,可能還會出現局地暴雨。”馬學款提醒,雖然降水總體在減弱,但受前期強降水影響,次生災害具有滯後效應,未來一段時間仍需高度警惕。
據介紹,強降水正在發生時,雨水順著土壤孔隙或石縫向下滲透,土石結構不再緊密,且長時間的浸泡使土體飽和、軟化,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各類次生災害風險同時存在;當降水減弱甚至停止後,突發性的泥石流、山洪風險會減弱,但雨後陽光照射將蒸發大量土石中的水分,使得土石層鬆動,極易發生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
北方強降雨重心轉移至東北地區
局地可能出現龍捲風
8月1日夜間開始,北方的降雨重心轉移到東北一帶,核心時段為明後兩天,核心區域在黑龍江南部、吉林中北部。
具體來看,預計8月1日夜間至4日,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多陣雨或雷陣雨天氣,其中內蒙古東北部、吉林、黑龍江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區伴有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中央氣象臺8月1日晚繼續發佈暴雨藍色預警。
杜蘇芮”的陰霾還未完全掃除,新的颱風“卡努”已經虎視眈眈。目前,“卡努”仍維持在超強颱風級,預計8月2日上午將移入東海,然後逐漸向浙江中部至福建北部一帶沿海靠近。
京津冀剛剛經歷一輪極端強降雨,未來“卡努”還會影響京津冀及內陸地區嗎?
來源:北京氣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