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e Brock and Lisa Barringto 報導 一名乘客在印度航空航班墜毀後通過緊急出口門逃生,而機上其他乘客均遇難,這一事件引發了關於其座位11A是否最安全的猜測。
航空專家表示情況並非如此簡單,因為飛機的座位佈局差異很大,每起事故都具有獨特性,生存往往取決於多種因素的複雜相互作用。
“每起事故都不同,無法僅憑座位位置預測生存幾率,”美國非營利組織飛行安全基金會(Flight Safety Foundation)董事米切爾·福克斯(Mitchell Fox)表示。
維什瓦庫馬爾·拉梅什稱,他乘坐的印度航空波音787夢想客機(Boeing 787 Dreamliner)在週四於艾哈邁達巴德墜毀,而他的11A座位靠近倫敦航線上的緊急出口,他成功步行逃生。
坐在緊急出口門旁可能有助於在事故中倖存,但並不總是11A,因為飛機可能有數十種不同的佈局。
“在這種特定情況下,由於乘客坐在緊急出口旁,這顯然是當天最安全的座位,”悉尼航空法律諮詢公司主席羅恩·巴特施表示。
“但並非總是11A,只是在波音787的這種佈局中是11A。”
2007年《大眾機械》雜誌對1971年以來的空難研究發現,坐在飛機後部的乘客生存幾率更高。一些專家認為機翼部分提供更穩定的結構。
像拉梅什一樣坐在緊急出口門旁,能讓你有機會成為首批離開飛機的人,儘管有些出口在墜機後無法正常使用。他指出,飛機撞擊的建築物牆壁阻擋了機身另一側的通道。
去年1月,一架波音737 MAX客機在飛行途中因缺少數顆螺栓的面板脫落,機身側面出現一個巨大孔洞並損壞了相鄰座椅。幸運的是,當時該座位無人乘坐,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員死亡。
坐在過道旁可能讓你更快逃生,但增加被從行李架上掉落的行李擊中頭部的風險——這種情況比重大空難要常見得多。
安全簡報
專家表示,在飛行開始時認真聽安全簡報(常被視為例行公事)可能是提高生存幾率的最佳方式。
嚴格遵守機組人員疏散指示(包括放棄隨身行李)是去年1月日本航空一架航班上37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獲救的關鍵因素。
該空客A350飛機在東京羽田機場與一架海岸警衛隊飛機相撞,導致較小飛機上的6名機組人員中5人死亡。
安全簡報通常涵蓋關鍵指令,如如何正確系好安全帶、採取正確的防撞姿勢以及規劃疏散路線。
一個常見的提示是數清座位與最近出口之間的排數——在客艙充滿煙霧且能見度低的情況下,這是至關重要的資訊。
儘管發生了如印度航空空難等災難,但飛機設計已演進以提高乘客在罕見空難中倖存的可能性,福克斯表示。
這些改進包括地板路徑照明、火災探測與滅火系統、更難燃的客艙材料以及改善緊急出口的可達性。
“客艙設計在地面或近地面事故中的生存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福克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