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nthony Deutsch 報導 荷蘭政治家馬克·魯特被任命為北約秘書長,負責處理北約與唐納德·特朗普之間的複雜關係。他有望在首次擔任秘書長期間成功主持峰會,此前他已就提升歐洲國防開支達成一份草案協議,這符合美國總統的要求。
魯特以擅長在政治和財務雷區中談判而聞名,上周五當西班牙在最後一刻似乎對成員國在海牙應接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5%的支出目標提出質疑時,他似乎並未感到不安。
然而,儘管軍事預算方面的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但隨著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空襲陰雲籠罩著魯特精心策劃的峰會計畫,新的不確定性隨之而來。
現年58歲的呂特不僅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溝通者和分析型問題解決者,還是一位善於建立友誼的高手,荷蘭公共廣播公司NOS曾報導過他擔任荷蘭首相長達13年的記錄的記者羅恩·弗雷森(Ron Fresen)如此評價。
如果在魯特家鄉海牙舉行的這場可能尷尬的峰會取得成功,“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的政治敏銳性”,弗雷森說,他是《魯特之謎》一書的作者。
魯特在2023年接受海牙FM電臺與弗雷森的採訪中,首次表達了對北約最高職位的興趣。
“他後來告訴我,他犯了一個錯誤,本無意宣佈參選,”弗雷森說,“我回應道:‘你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魯特的聯盟構建能力被帶到北約
魯特在北約的頭幾個月主要用於應對特朗普而非外部對手,這讓一些成員感到沮喪,丹麥高級研究所所長、著作《北約:從冷戰到烏克蘭,世界上最強大的聯盟的歷史》的作者斯滕·林寧表示。
挑戰包括特朗普威脅要從北約盟友丹麥手中奪走格陵蘭島,他提議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他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以及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對烏克蘭總統沃洛迪米爾·澤連斯基的訓斥。
魯特精心安排了峰會日程,以避免特朗普與歐洲領導人因如何應對俄羅斯自2022年以來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而產生進一步摩擦。
“大多數,可以說所有盟友——除了美國——都將俄羅斯視為真實威脅並推動北約防務。但特朗普不這麼看。他視其為機遇,而這種分歧已變得極為巨大,”林寧表示。
他指出,此次峰會並非旨在應對俄羅斯、中國和伊朗,而是為了“在某種意義上宣佈聯盟團結一致,並在國防開支問題上達成共識”而精心策劃的。
魯特與澤連斯基關係密切,並無條件支持烏克蘭。但在涉及北約角色時,他正走在鋼絲上。澤連斯基未被邀請參加主會場活動,以避免與特朗普發生衝突,僅受邀參加峰會前的晚宴。
然而,關於俄羅斯的分歧,儘管目前被擱置,最終可能成為魯特面臨的最大挑戰,林寧補充道。
對於魯特來說,“現在不是讓聯盟分裂的時候”,他說,但從長遠來看,“這將是他領導力的挑戰”。
作為總理騎自行車上班
目前,魯特只是試圖向特朗普保證,歐洲準備承擔更多自身防務責任。
“這次峰會關乎歐亞大西洋地區,確保我們能夠抵禦俄羅斯——這個正在迅速重組的俄羅斯,”他週一在記者會上表示。
“我們必須能夠抵禦中國,中國也在迅速增強其能力,包括到2030年擁有1000枚核彈頭。因此,我們真的需要增加支出、擴大生產、保持烏克蘭的強大。”
在擔任總理的四個任期內,呂特帶領荷蘭度過了疫情,組建了跨越難民政策分歧的聯合政府,在歐洲債務危機中進行調解,並在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分子在烏克蘭東部擊落一架客機、造成近200名荷蘭公民死亡後,對普京採取了強硬立場。
這位前聯合利華經理常騎自行車或開著未洗的薩博車前往政府辦公樓,手拿一個蘋果,住在海牙的一間簡樸公寓裏,同時兼任內閣首腦並每週繼續高中教學工作。
未婚且無子女的他,始終將私人生活和情感置於媒體聚光燈之外。
通常性格開朗的他,曾因弗雷森(Fresen)派攝製組報導一則可能的新聞事件而失態,結果該事件只是呂特與朋友喝飲料。
“他憤怒地打電話給我,說如果這段畫面播出,他將永遠不再與我交談,”弗雷森說。但幾分鐘後,呂特回電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