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aurie Chen, Liz Lee and Xiuhao Chen 報導 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已達到“明確的轉捩點”,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週四在北京表示,此次峰會由中國高層領導人主導,主要圍繞商業問題和烏克蘭戰爭展開,氣氛緊張。
由於數周以來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和爭執不斷,此次在北京舉行的紀念中歐建交50周年峰會原本就預期不高,最終應中方要求,峰會時長被突然縮短至一天。
“我們非常坦率和公開地提出了我們的關切……涉及貿易、投資和地緣政治問題……我們已部分找到瞭解決方案,”馮德萊恩在與習近平主席和李強總理會晤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
當被問及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時,歐盟委員會主席表示,歐盟的重點是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但所有其他手段都擺在桌面上,直到“我們獲得滿意的結果”。
“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很重要,但它有其自身的價值。它獨立於我們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行動或問題,”她說道。
習近平此前曾告訴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歐洲面臨的挑戰並非來自中國,並敦促歐盟“妥善處理分歧和摩擦”。
“希望歐洲方面保持貿易和投資市場開放,避免使用限制性經濟和貿易工具,”據官方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說。
過去一年,歐盟的貿易行動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等商品的出口,其官員多次抱怨中國工業產能過剩,而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去年飆升至創紀錄的3058億歐元。
馮德萊恩對媒體表示,中國領導人已開始關注產能過剩問題,並表示願意支持擴大消費。
“我們認為,增加歐洲企業在中國的市場准入、限制內向型經濟的外溢影響以及減少出口管制是重要進展,”她此前在與李克強總理會面時表示,據聯合報道。
她形容與習近平的會面“非常出色”。
雙方還就氣候問題發表聯合聲明,重申致力於在整個經濟領域實施新的氣候行動計畫。
聯合聲明稱,雙方將在能源轉型、適應、甲烷排放管理與控制、碳市場以及綠色和低碳技術等領域加強合作。
“缺乏動力”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政策教授崔洪建表示,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雙方在共同應對來自美國的貿易挑戰方面曾有更多共識。
“近期局勢已發生變化,”崔洪建說,“歐盟繼續對美國做出讓步,這意味著目前歐盟與中國的關係缺乏進一步深化的動力。”
經過激烈談判,歐盟很可能與美國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對歐盟出口商品徵收15%的廣泛關稅,低於特朗普總統此前威脅的30%。
在週四的峰會上,歐盟領導人還表達了希望中國勸阻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中繼續行動的期望。
“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停火,談判能夠在桌面上進行,並且有真正和真誠的意願找到解決方案來結束流血衝突,”馮德萊恩在新聞發佈會上說。
歐洲人在會談中提到的其他議題還包括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控,這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導致歐洲汽車生產線在5月出現暫時停產。
“我們需要從中國獲得可靠且安全的關鍵原材料供應……我們認可中國在加快關鍵原材料許可證審批方面的努力,並同意建立一個升級版的出口供應機制,”馮德萊恩表示。
海關數據顯示,6月中國對歐盟的稀土磁鐵出口較5月激增245%,達到1364噸,但仍較去年同期低35%。
週四,中國外交部為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辯護,稱其“符合國際慣例”,並承諾在出口管制領域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加強對話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