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香港海洋公園在一份提交立法會的檔中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的收入約12.88億港元,同比增長9.07%;年度虧損約2.75億港元,同比增虧483.66%。
海洋公園指出,公園的總收入同比增長是由於園內消費收入同比增長35%、商品收入同比增長20%,而且以不同方式籌募的保育及教育捐款及贊助收入也同比增長近一半。報告期內,公園的運營成本約15.25億港元,同比增長3%,增加的運營成本中逾70%為保育及教育開支。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香港海洋公園的經營盈餘約4240萬港元,同比扭虧為盈。其中海洋公園的經營盈餘約1.91億港元,同比增長14%。不過,香港海洋公園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向海洋公園提供四年每年2.8億元的保育及教育輔助將於2025-2026年度屆滿,公園會繼續以平衡收支為目標,積極研究及採取開源節流措施。
另一方面,水上樂園則錄得經營虧損約1.48億港元,雖同比減虧兩成,但運營面對不少挑戰,包括疫情後市民及旅客的入場意願減低、秋冬天溫度較低影響入場人數、大灣區內類似設施的激烈競爭等。公園會繼續檢視水上樂園目前的運營模式,並研究長遠發展方向。
從遊客人次方面來看,香港海洋公園披露的數據顯示,受惠於整體訪港旅客人次持續上升及大熊貓熱潮,公園(包括海洋公園及水上樂園)在報告期內的入場人次和收入連續四年上升,公園的總入場人次由314萬上升至346萬,同比增長10%。其中公園的本地及非本地訪客總入場人次分別為221萬及125萬,同比上升9%及12%,非本地訪客當中升幅最高的三個客源市場為美國、澳洲和印度。
今年5月27日,香港海洋公園舉辦發佈會,公佈首對“港產”龍鳳胎大熊貓正式命名為“加加”“得得”。“加加”“得得”生於去年8月15日,是第二代中央贈港大熊貓“盈盈”“樂樂”的後代。今年8月,香港海洋公園設計了一系列為大熊貓慶生的相關活動,還於8月15日為“加加”“得得”舉行了隆重的“生日派對”。
8月份,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香港海洋公園現場看到,當日開園後,不少遊客都“直沖”大熊貓的參觀區域,沒多久,該門口就開始排起長隊,需要等候進入。
香港海洋公園的報告顯示,公園目前照顧的動物數目超過6700只,涵蓋411物種,當中包括超過70 種受威脅物種。與此同時,公園致力以教育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報告期內籌辦超過80個園內及園外的教育活動,惠及超過45萬人次,較上年度上升接近五成。其中,大熊貓是公園最受歡迎的“動物大使”。
香港海洋公園指出,展望未來,公園將進一步發揮園區的地理優勢,並按市場情況調整運營及作出決策,務求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穩步邁向長遠可持續發展和服務社會的目標。同時,公園將有序地按其發展策略推進各項工作,包括監察位於山上園區的全新歷險主題區的興建及落成、持續強化園內園外的保育及教育工作,以及繼續把握六只大熊貓帶來的機遇,推出更多充滿創意的“Panda Friends”品牌商品及獨特體驗,從多方面提高公園度假區的整體訪客體驗、接待能力及市場競爭力,借此提高公園的入場人次及收入,長遠達致自負盈虧。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