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sh Smith 報導 韓國自由黨候選人李在明預計將在下周的臨時總統選舉中獲勝,這一結果可能會重新調整這個美國主要盟國在從中國到核武器和朝鮮等問題上的政策。
前總統尹錫悅是一位保守派人士,因12月的短暫戒嚴令而被彈劾下臺。
李在明在2022年大選中以微弱劣勢輸給了尹錫悅,他長期以來對美國的盟友關係持懷疑態度,誓言要與朝鮮接觸,並對尹錫悅與日本的友好關係提出嚴厲批評。
他在競選時說韓國應與任何中臺衝突保持距離,後來又堅稱自己並不親北京,從而掀起了軒然大波。
然而,為了贏得溫和派的支持,李在明開始向中間派靠近,他開始讚揚美國的同盟關係,並表示將繼續與日本和美國開展三邊合作,華盛頓認為這對對抗中國和朝鮮至關重要。
在外交政策上為李在明提供建議的議員Wi Sung·lac告訴記者:”尹政府聲稱在外交政策上堅持民主價值觀,但在國內卻推行獨裁策略。”
“相比之下,如果民主黨獲勝,即將上任的政府將準備真正捍衛民主,並領導以這些價值觀為基礎的外交政策,民主黨在韓國長期爭取民主權利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華盛頓的懷疑
華盛頓的一些人懷疑李在明在一系列問題上的轉向是否會持久,以及他的觀點會如何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發生衝突,後者曾對韓國徵收關稅,迫使韓國為駐紮在那裏的2.85萬名軍人支付更多費用,並加大了與中國的競爭。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分析師、現供職於華盛頓傳統基金會的布魯斯·克林納說:”李在明是否真的會偏離他之前的主張,即與中國和朝鮮和解、對日本採取民族主義對立態度,以及在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中更加獨立,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達西·德拉德特·維亞雷斯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雖然這一轉向擴大了李在明的吸引力,但也引發了對未來政策和執政一致性的擔憂。”
自韓國上一任自由派總統文在寅卸任以來的三年裏發生了許多變化,文在寅曾因1910·1945年日本佔領朝鮮半島的歷史爭端與東京發生貿易和政治衝突,並曾試圖促成特朗普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之間的持久外交交易,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西方外交官說,中國的強硬、對美國承諾的懷疑以及朝鮮與俄羅斯的新合作意味著李在明可能不太可能回到他以前的一些立場。
李在明曾發誓要與日本在安全、技術、文化和環境方面進行合作,但他批評尹錫悅做出了太多讓步,卻沒有得到什麼回報。
克林納說:”雖然李在明可能不會主動回絕尹錫悅與日本的和解……但他的政黨會對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任何輕視做出更強烈的反應。”
尹錫悅和他的保守派提出了在半島重新部署美國核武器,甚至發展自己的核武庫以對抗朝鮮的前景。但李在明拒絕了這些呼籲。
特朗普關係
在週四接受《時代》週刊採訪時,李在明讚揚了特朗普 “傑出的談判技巧”。他還將自己與這位美國總統相提並論,稱兩人都在暗殺企圖中倖存下來,並尋求保護自己國家的利益。
李在明在週二的一場辯論中說:”我相信韓美同盟是韓國外交的基礎。儘管如此,他仍將美國的保護主義列為挑戰,並表示他不會‘不必要地’與中國和俄羅斯對立。”
前任自由派政府外交政策顧問文重寅表示,李在明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他將採取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方式與特朗普打交道,鑒於特朗普在中國和其他領域的一些政策尚不明確,李在明不確定會與這位美國總統發生衝突。
“但如果特朗普總統提出過多要求,與韓國其他領導人不同,李在明可能不會一一滿足,這可能成為摩擦的根源,”文重寅說。
朝鮮是李在明可能與特朗普意見一致的一個領域。這也可能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
李在明表示,他將重開與朝鮮的熱線聯繫,並尋求與平壤接觸以緩和緊張局勢。
然而,平壤已經積累了更大的導彈武庫,與俄羅斯締結了廣泛的安全條約,並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正式拒絕與韓國最終統一,將首爾稱為主要敵人。
文重寅說:”李在明很難重開與朝鮮的熱線,朝鮮也不會回應他的對話呼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