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Nick Carey 報導 歐洲汽車製造商及其已經捉襟見肘的供應商將面臨艱難的一年,因為他們要競相削減電動車型的成本,以應對精益求精的中國電動汽車競爭。
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歐洲的汽車製造商還能從已經開始裁員的供應商那裡擠出多少錢,許多小公司在大流行病期間受到供應鏈問題的嚴重打擊。
歐洲傳統汽車製造商與更注重電動汽車的中國製造商之間的差距將在本周的日內瓦車展上一目了然。
舉行媒體活動的主要公司只有法國雷諾以及中國的上汽和比亞迪,它們是將目光投向歐洲的眾多中國汽車製造商中的兩家。
雷諾將推出電動車 R5,上汽集團的 MG 品牌將推出 M3 混合動力車。與此同時,比亞迪的 Seal 轎車入圍了年度汽車獎的候選名單。如果獲獎,它將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車型。
“諮詢公司 AlixPartners 的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尼克-派克(Nick Parker)在談到歐洲傳統汽車製造商及其中國競爭對手時說:”它們真的就像白堊和乳酪。
歐洲汽車製造商依賴外部供應商,化石燃料和電動汽車的供應鏈各自獨立,而中國的競爭對手則不同,它們高度垂直整合,幾乎所有產品都在內部生產,從而降低了成本。
這有助於它們壓低歐洲對手的價格。在英國,比亞迪的電動海豚掀背車起價為25,490英鎊(32,300美元),比大眾的同類ID.3車型低約27%。特斯拉也是如此。
AlixPartners 的派克說,追趕這些競爭對手意味著歐洲汽車製造商的利潤率可能會在未來受到 “嚴峻挑戰”,因為他們從外部供應商那裡榨取的利潤有限。
由於向電動汽車的轉變慢於預期,使得傳統汽車製造商受困于其雙重供應鏈,從而使這一挑戰變得更加困難。本周的資料顯示,歐盟 1 月份的全電動汽車銷量比 12 月份下降了 42.3%。
雷諾和Stellantis本月都強調了削減電動汽車成本的努力,而梅賽德斯則調低了對電動汽車需求的預期,並表示將在未來十年內不斷更新其傳統陣容。
Stellantis 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則更進一步,他告訴供應商,電動汽車成本的 85% 與採購材料有關,因此供應商需要承擔相應的成本削減責任。
“我正在向我的合作夥伴說明這一現實: 他說:”如果你不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那麼你就會被排除在外。
由於西方國家擴大了對莫斯科的制裁名單,鎳和鋁的價格本周也有所上漲,這凸顯了原材料價格所面臨的持續風險,儘管制裁名單中並未提及這兩種金屬。
裁員
許多傳統供應商已經感受到了成本削減帶來的壓力,福維亞、大陸集團和博世最近都宣佈或警告裁員,預計還會有更多。
為了保持利潤,汽車製造商在最近的半導體短缺期間將生產重點放在利潤率較高的車型上,但這意味著收入減少,供應商的上升空間也隨之減小。
現在,業內專家表示,資本雄厚的大型供應商可以適應新的現實,但也警告說,很多小型供應商正徘徊在邊緣,比如德國的 Allgaier 公司就在 7 月份申請破產。
這意味著歐洲汽車製造商面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既要削減成本以抵禦中國對手,又要避免把供應商逼得太緊。經銷商服務公司考克斯汽車公司(Cox Automotive)的洞察總監菲力浦-諾塔德(Philip Nothard)說,汽車製造商甚至可能不得不出手救助陷入困境的供應商。
“他說:”風險在於,如果(歐洲汽車製造商)試圖把這些供應商擰得太緊,要麼會把它們推向行政管理,要麼會把它們推向尋求不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