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風科技(002202)官微消息,10月1日,其與三峽集團聯合研發的GWH252-16-F漂浮式風電機組在廣西北海順利完成吊裝。該機組以16MW的單機容量和252米的葉輪直徑,刷新全球已吊裝海上漂浮式機組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等多項紀錄,並實現了關鍵部件的全面國產化。
建成後,該機組年發電量達4465萬度,可滿足超2.4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
據悉,我國深遠海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超過12億千瓦,5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蘊藏的風能資源儲量是近海的2到3倍。漂浮式風電機組突破了固定式海上風電機組只能安裝在近海的約束,是開發深遠海風能資源的“利器”。
當前,風電行業在漂浮式風電領域已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但由於技術驗證難度大仍停留在試點應用階段,未能開啟商業化應用進程。
金風科技表示,此次吊裝的GWH252-16-F機組,是依託於已實現商業化、批量化應用的GWH252-16MW機組,通過同平臺升級開發,核心部件高效複用,降低了機組設計、製造、運維全過程成本;在繼承過往應用經驗的同時,設計仿真階段的載荷評估工況超10000個,使機組實現“基因優化”,顯著提升產品可靠性。
另外,開發成本過高也是漂浮式機組商業化應用的核心障礙。據統計,2024年前全球已試運行的漂浮式風電專案,單位千瓦造價普遍超過3萬元,是固定式海上風電專案的近3倍。
金風科技稱,作為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機組,GWH252-16-F機組能夠有效攤薄漂浮式風電開發成本,節約專案開發用海面積,降低工程成本和運維成本,優化漂浮式風電經濟性指標。
此外,通過智能化與適應性升級,該機組具備了較強的“生存能力”,其採用RTK即時動態定位技術,實現機組姿態高精度動態監控,為工作人員提供智能預警和決策輔助,實現前置性運維,提升漂浮式機組可靠性;針對海上電網的薄弱性,機組可依託自備發電機實現“黑啟動”,在脫離電網情況下也能保持運轉。機組可在-20℃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具備抵禦17級超強颱風的能力,能夠廣泛應用於我國東南沿海、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及歐美國家海域。
當前,GWH252-16-F機組已經“整裝待發”,將經過數天的拖航作業,抵達位於廣東陽江海域的機位點,正式進入“工作崗位”,在未來的運行過程中,為深遠海風能資源利用探索新航路。
來源:中國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