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ark John 報導 週一發佈的一項針對頂級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全球經濟面臨增長前景疲軟的一年,以及地緣政治衝突、融資緊張和人工智慧的破壞性影響帶來的不確定性。
這項調查每年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在瑞士度假勝地達沃斯舉行的年會之前進行,對全球私營和公共部門的60多名首席經濟學家進行調查,試圖為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領袖勾勒出優先事項。
約56%的受訪者預計今年全球經濟整體狀況將減弱,地區差異較大。儘管大多數人認為中國和美國將實現溫和或強勁增長,但普遍認為歐洲將僅實現疲軟或非常疲軟的增長。
南亞、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前景更為樂觀,絕大多數人預計2024年至少會有適度增長。
儘管全球頂級央行的評論表明利率已達到峰值,但70%的受訪者仍預計隨著通貨膨脹的消退和勞動力市場當前緊張局勢的緩解,金融狀況將有所放鬆。
人工智慧被認為對世界經濟產生了不平等的標誌:94%的人預計人工智慧將在未來五年內顯著提高高收入經濟體的生產力,而只有53%的人預測低收入經濟體也是如此。
另外,世界經濟論壇發佈了一份關於107個經濟體經濟增長“品質”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得出結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既不具有環境可持續性,也不具有社會包容性。
世界經濟論壇常務董事薩迪亞·紮希迪表示:“重新點燃全球經濟增長對於應對關鍵挑戰至關重要,但僅靠增長是不夠的。”
世界經濟論壇表示,他們正在發起一場運動,以確定新的增長方式,並幫助政策制定者將其與社會、環境和其他優先事項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