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月三”,人如潮,歌如海,處處是歡樂的海洋。2025年,廣西以“跟著節慶遊廣西”為主題,全年推出十二大主題節慶近百場非遺主題活動,串聯全區14個設區市的民族風情、民俗體驗與特色美食,打造“月月有節慶、處處有驚喜”的文旅盛宴。系列活動豐富市民和遊客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月月有節慶
“嘿——,桃花花開三月三咧,嘿嘹嘹啰……”3月31日,南寧市民歌湖廣場歌聲陣陣,“三月三”迎客歌拉開了2025年“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的大幕。
八桂大地,四季皆歌。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壯、漢、瑤、苗、侗等12個世居民族在這裏繁衍生息,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蘆笙鬥馬節、新禾節、苗族坡會、侗族大歌節、螞拐節……自正月開始,廣西的節慶便一個接著一個到來。
“近年來,廣西深度挖掘全區111個縣(市、區)的非遺資源,通過資金扶持、創意升級,打造‘一縣一特色’節慶品牌。”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田宇說,傳統節慶的活躍,推動了非遺活態傳承,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5年,廣西文旅系統結合“跟著節慶遊廣西”主題,規劃全年12個月的主題活動:1月新春民俗展演、2月鼓韻盛典、3至4月“三月三”嘉年華、5月茶文化體驗、6月非遺購物節、7月京族哈節、8月乞巧夜遊、9月河燈祈福、10月霜降長桌宴、11月銅鼓山歌盛典、12月瑤族盤王節……每個節點為遊客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打造月月有節、時時皆歡慶的旅遊目的地。
“從壯族伏波廟會到白褲瑤年街節,從毛南族分龍節到京族哈節,從苗族坡會到炮龍節,八桂大地上,不同地域風情造就特色各異的節慶習俗。貫穿全年的民俗節慶活動,已形成‘一地一特色’的文旅吸引力。”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過竹認為,就旅遊而言,特色就是競爭力。
處處有驚喜
今年“三月三”期間,南寧民歌巴士在“民歌一條街”的主舞臺——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周邊環繞。巴士上,歌手與乘客積極互動,共同唱響經典民歌,場面歡快熱鬧。來自浙江的遊客葉小妮不停地用手機記錄精彩瞬間,並跟著旋律哼唱。她說:“沒想到乘坐巴士也能聽到這麼好聽的音樂,我不僅學會了唱民歌,還瞭解了民歌背後的文化故事。”
據瞭解,作為“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2025年南寧市文化旅遊品牌活動的一部分,3月31日至4月1日,南寧市共安排28趟“南寧民歌巴士”,圍繞3條不同主題、具有不同演藝風格的線路,穿梭於民族大道,馳騁在百里秀美的邕江兩岸。
“以前出來旅遊大多是欣賞風景,很少參與其中。但現在不一樣了,很多景區都加強互動體驗,帶來了更多樂趣。”愛好旅遊的王宇強今年專程從江西贛州來到廣西體驗“三月三”。在民歌湖與歌手對歌,在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參與打糍粑、做油茶,跟傳承人學敲馬山會鼓……豐富的體驗活動讓王宇強直呼過癮。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郭勇表介紹,結合“跟著節慶遊廣西”主題,今年推出的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串聯非遺工坊、傳統村落、文化遺址等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目的地,推出製作油茶、白褲瑤服飾紮染、壯族天琴技藝等體驗活動,讓遊客在節慶中化身“手藝人”“體驗官”“傳承者”,開啟“邊走邊賞、邊玩邊學”的深度文化之旅。
節節有“留量”
3月31日,為期3天的春回音樂節落下帷幕。“我連續3天參加音樂節,廣西本土樂隊的表現遠超期待,還結識了一群同樣熱愛音樂的朋友。”在欽州市茅尾海沙井島旅遊度假區的春回音樂節,湖南樂迷鄭好感覺收穫滿滿。
“音樂節的溢出效應顯著,餐飲、住宿、交通等消費鏈被全面啟動,城市知名度也隨之提升。”欽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音樂節恰逢廣西“三月三”假期,欽州市各景區景點還舉辦了採茶戲專場演出、百獅龍巡遊等系列文化體育旅遊活動,豐富遊客文化體驗,延長遊客停留時間。
美團旅行提供的數據顯示,3月中旬以來,廣西“三月三”搜索量同比上漲402%。截至3月23日,廣西“三月三”期間文旅訂單增速同比上漲167%。除廣西本地客源外,廣州、深圳、北京、佛山、長沙等異地遊客更喜歡搜索“三月三”。
如何讓“流量”變“留量”?廣西各地文旅部門積極探索,卓有成效。今年“三月三”期間,桂林推出100餘項文旅優惠,涵蓋多家熱門景區、酒店;河池推出53項文旅優惠措施,包括牛角寨瀑布群景區票半價、酒店住宿七折等;貴港舉辦的“潮動三月三·抖音足球嘉年華廣西站”決賽吸引兩萬多名球迷到場觀看……“有消費,有住宿,有美好的記憶,‘流量’就變成了‘留量’。”南寧市某文旅商圈相關工作人員說。
與此同時,今年3月,《廣西國家A級旅遊景區“一票3日使用制”實施方案》正式實施,廣西A級旅遊景區開放時間內,在不超過景區最大承載量的情況下,遊客購買參與實施“一票3日使用制”景區的首道門票後,從第一個入園之日算起,3日內本人可持該門票進入景區遊覽。“這個政策很實惠,讓我們能夠深度遊,可以停留更長的時間,更充分地體驗。”廣東遊客周軍說。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