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深度· 言論 > 文章内容 返回
超400家美上市企業警示AI風險:不用怕落後,用了怕翻車
发布:2025-11-17

11 月 16 日消息,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年度檔中警示投資者:人工智慧(AI)技術可能對其業務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據 AlphaSense 平臺的一項分析顯示,截至今年,已有 418 家市值超 10 億美元(IT之家注:現匯率約合 71.06 億元人民幣)的上市公司在檔中提到了與 AI 相關的聲譽風險因素,這一數字較 2024 年增長 46%,約為 2023 年水準的 9 倍。

這些檔指出,AI 數據集可能通過生成偏見性或錯誤資訊、破壞數據安全,或侵犯他人權利等方式,損害企業聲譽。

例如,Take-Two 公司在 2024 年向 SEC 提交的檔中首次將 AI 列為風險因素,並在 2025 年的檔中將相關內容篇幅擴充逾一倍。該公司首席執行官 Strauss Zelnick 向 Business Insider 表示:“我們所有人如今使用 AI 的程度,已遠超一年前乃至更早時期。隨著應用範圍擴大、實驗增多、落地深化,潛在風險也隨之上升。”

此類警示涵蓋廣泛行業:

支付巨頭 Visa 在本月早些時候提交的 SEC 檔中指出,隨著其在商業場景中大規模部署“智能體 AI”(agentic AI),“錯誤或爭議性支付事件可能增加,退單率上升,並引發聲譽損害”;

消費品製造商高樂氏(Clorox)在 8 月報告中警示,AI 工具“可能洩露機密或敏感資訊”;

美妝品牌 e.l.f. Beauty 則在 5 月備案中表示:“我們能否及時適應 AI 領域湧現的新監管要求、技術變革、倫理標準及利益相關方期待,將實質性影響公司運營、財務狀況與聲譽。”

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 M. Todd Henderson 指出,企業依法須在 SEC 備案中及時更新風險因素,尤其當新風險出現或既有風險發生實質性變化時,此舉旨在“警示投資者”,促使其充分知悉可能嚴重損害企業價值的潛在威脅,這是資訊披露制度的有意設計。

Henderson 強調:“企業必須披露‘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

他認為,企業高管將 AI 風險納入正式披露,表明其視該技術潛在影響為重大事項,其重視程度甚至可能超過 20 世紀 90 年代末互聯網興起之時。“當時,企業披露普遍呈現‘謹慎樂觀’基調”,他補充道,“且彼時互聯網似乎僅對零售商與紙質出版商構成威脅,而非絕大多數行業。”

相較之下,當前 AI 相關風險警示措辭更為嚴峻。跨行業企業普遍警告:AI 可能引發嚴重後果。Henderson 舉例稱:“數據遭駭客竊取固然是重大事件,但若部署的 AI‘幻覺頻發’,後果可能更為嚴重。錯誤的醫療診斷、法律意見或工程結論,可能釀成動搖企業根基的重大失誤。”

員工對 AI 的濫用亦不容忽視。會計事務所畢馬威(KPMG)與墨爾本大學於 2024 年 11 月至 2025 年 1 月開展的一項全球調查(覆蓋 32,352 名員工)顯示:約 66% 的受訪者曾未經審慎評估便直接採納 AI 輸出內容;72% 表示因使用 AI 而降低了工作投入程度。

儘管風險顯著,企業仍高度認可 AI 在提升生產力方面的巨大潛力,並競相加大投入。據管理諮詢公司貝恩(Bain & Co.)數據,2024 年企業平均 AI 總支出較 2023 年翻倍,達 1,030 萬美元(調查對象為年營收 5,000 萬美元至超 50 億美元的企業)。

Take-Two 的 Zelnick 表示,AI 正切實提升其員工效率:“我們正著力減輕重複性工作負擔,讓人得以將時間與智力集中於更具創造性的工作。例如,我們部分手遊關卡已主要由 AI 生成,幾年前可不是這樣。”

儘管這位《俠盜獵車手》(Grand Theft Auto)系列掌舵人承認 AI 潛藏風險,但他強調:拒絕採用 AI 同樣危險,這一兩難困境亦明確反映於眾多企業(包括 Take-Two 自身)的 SEC 備案中。

 

 

來源:中國IT之家

上一篇:摩根士丹利報告:15%標普500企業已靠AI賺了“真金白銀”
下一篇:中國移動正推進FTTR與AP設備融合星閃技術
相關推荐
  • 阿斯麥CEO談安世爭端: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對話至關重要
    链接阅读
  • 馬斯克驚人預測:20年內人類意識有望上傳至機器人實現“永生”
    链接阅读
  • 被拋售的全球主權債:債務困境與長債的重新定價
    链接阅读
  • 釔元素短缺蔓延 稀土新危機正在醞釀
    链接阅读
  • 英偉達CEO黃仁勳:AI需求真實 與互聯網泡沫有本質區別
    链接阅读
  • BBC危機解析:原因是什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链接阅读
  • 段永平:投資茅臺不需要太看宏觀環境,肯定比放銀行好,“茅臺將來一定會回來”
    链接阅读
  • 分析——BBC危機暴露出這家著名英國機構的裂痕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德國財長抵達北京,貿易鴻溝擴大,供應鏈動盪

2025-11-17

日本尋求平息與中國不斷升級的臺灣爭端

特朗普削減牛肉、咖啡等食品關稅 應對通脹擔憂加劇

美國缺席巴西氣候峰會,中國角色更顯重要

美韓公佈貿易協議中造船投資與潛艇合作細節

2025-11-14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