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買入“一切”中國資產的對沖基金大佬再出手。
當地時間2月12日,億萬富翁投資人戴維·泰珀(David Tepper)旗下對沖基金Appaloosa LP披露13F檔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該基金顯著增持中概股及中國主題ETF,中國資產在其投資組合中的敞口占比已達37%,較三季度提升約10個百分點。
去年,隨著中國政策寬鬆力度超預期及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泰珀於9月底公開表示“將買入一切中國資產”,並稱可能打破“持倉不超過15%”的自設限制。至四季度末,中國資產敞口已逼近40%。
“我過去可能曾經說過,我不會超過10%或15%的持倉限制,但現在這可能不再是真的了。”
核心持倉變動:押注科技與消費復蘇
根據披露檔,Appaloosa四季度對中國資產的增持呈現三大特徵:
1.重倉龍頭科技股:阿裏巴巴持倉量從1000萬股增至1180萬股(增幅18%),持倉市值占比達16%,穩居第一大重倉股。
正在開發自研AI模型的阿裏巴巴自今年年初以來股價已攀升近30% 。由於阿裏巴巴的海外業務地域分佈更為多元,該公司可能比其競爭對手更能抵禦潛在的衝擊。
京東持倉從730萬股增至1050萬股(增幅43%),成為增持幅度最大的標的。
貝殼控股、拼多多分別增持18%、0.8%,KraneShares中證中國互聯網ETF(KWEB)和iShares中國大盤股ETF(FXI)合計增持161萬股。
2.減持美國科技巨頭:同期削減Meta、亞馬遜、英特爾等持倉,其中Meta減持21.6%,亞馬遜減持18.7%。
3.全球科技股均衡佈局:增持英偉達(+8.8%)、AMD(+9.1%)和優步(+7.1%),反映其“東西方科技賽道並重”的策略。
重估中國資產
中國股市今年開局表現走強,一些中國基準股指的表現強於美國和歐洲同類指數。彭博經濟研究認為,部分原因在於DeepSeek人工智慧(AI)模型取得的成功,中國在AI領域影響力上升。
Deepseek爆火之後,市場出現一種觀點——重估的或許是整個中國資產,國際大行紛紛唱多。
德銀認為,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包括服裝、鋼鐵、造船、電信設備、電動汽車以及最近推出的DeepSeek,中國知識產權得到了認可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展。預計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消失,盈利能力可能因政策支持消費和金融自由化而超出預期。
對沖基金對中國股票態度微妙變化。根據高盛最新的Prime Services數據,1月份中國股票(包括在岸和離岸)出現適度淨買入,風險偏好有所回升。
摩根士丹利稱,若中國消費復蘇持續,MSCI中國指數2024年有望上漲15%-20%。
來源:中國國際財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