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6日報道,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在上海投資建設電動汽車工廠,成為首家在中國獨資建廠的日本車企。
報導稱,受訪學者認為,中國借此展現堅持對外開放的姿態,部分外資可能因看好市場前景而投資中國。
豐田中國5日宣佈,集團與上海市政府達成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合作意向,並決定在上海金山區成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研發和生產全資公司。雙方合作範圍涉及物流網絡、產業鏈上下游、氫能、智能自動駕駛和電池回收再利用等。
豐田稱,新公司將研發一款雷克薩斯品牌的全新電動汽車,計畫於2027年投產。工廠初期年產能約為10萬輛,預計將創造約1000個新就業崗位。
法新社稱,這是繼特斯拉上海工廠後,中國第二家完全由外資擁有的電動汽車工廠。
報導稱,外國車企早期進入中國時,需和中國車企合資。近年來,有關限制措施逐步放開。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指出,特斯拉工廠位於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雷克薩斯工廠選址在金山區,可能意味著允許外國車企獨資建廠已結束試點,可以推廣到中國其他地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受訪時指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令世界承壓之際,批准雷克薩斯獨資建廠展現出中國擴大開放、承擔國際責任的姿態。
報導指出,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而日本、德國等國車企在中國市場正面臨困境。
彭博資訊的一名高級分析師表示,豐田曾因擔心技術洩露等風險,非常謹慎地擴大在華業務,但現在已將其方法轉變為開發適合當地市場的產品和技術,以確保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
陳子雷認為,豐田在華建廠,表明其看好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前景,不願放棄中國市場。中日關係近期逐步回暖,也有助於為此次投資消除政治障礙。
顧清揚指出,這一投資有利於中國開拓更大國際經濟合作空間,可能是外資重返中國市場的重要信號。
顧清揚分析稱,特朗普2017年第一次入主白宮後,一些西方企業選擇從中國撤資或減少投資,嘗試在產業鏈上“脫鉤”。但其他市場目前還無法提供西方企業發展所需的利潤,中國產業生態與市場規模的長期優勢將逐漸放大。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