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Robert Evans and Tom Miles 報導 愛丁堡大學週二宣佈,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於週一因病去世,享年94歲。他提出的宇宙中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的理論改變了科學,並在半個世紀後被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發現所證實。
2012年在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被廣泛譽為30多年來宇宙知識的最大進步,並將物理學引向了曾經是科幻小說的觀點。
這位英國科學家當時告訴路透社記者:“對我個人來說,這只是證實了我48年前所做的事情,能夠以某種方式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我感到非常滿足。”
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到,當事情發生時,我還能活著。
愛丁堡大學(希格斯曾在該校擔任教授多年)稱,希格斯因病於週一在家中安詳離世。
彼得-希格斯是一位傑出的個人——一位真正有天賦的科學家,他的遠見和想像力豐富了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希格斯自稱在學校的物理實驗室裏“不稱職”,起初更喜歡數學和化學。但受到曾就讀於同一所學校的量子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的啟發,他開始專攻理論物理。
後來被稱為“希格斯玻色子”的東西,將解開幾種基本粒子的品質來源之謎:與彌漫在太空中的看不見的“希格斯場”相互作用。
這種被稱為“布魯特-恩格勒特-希格斯”機制的相互作用為希格斯和比利時的弗朗索瓦-恩格勒特贏得了20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恩格勒特的合作者羅伯特-布魯特於2011年去世。
不可思議。
1964年,希格斯關於該模型的第一篇論文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份物理學學術期刊以”與物理學無關”為由駁回。他的修訂論文雖然比恩格勒特和布勞特的論文晚幾周發表,但卻是第一篇明確預言新粒子存在的論文。
“在一個週末…他說:”我逐漸意識到,我知道有兩件事必須結合起來。”我不得不在週一回到辦公室,檢查我在這件事上是否犯了錯誤”。
只要能證明粒子的存在,這個誘人的設想就能填補”標準模型”(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的空白。
近三十年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和芝加哥費米實驗室的物理學家通過將粒子撞擊在一起來複製”大爆炸”,希望在由此產生的小型爆炸中瞥見希格斯玻色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最終被證明是破解這一難題所需的大錘,2012年,那裏的兩個實驗分別獨立地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
恩格勒特和希格斯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座無虛席的禮堂裏聆聽了這一發現的宣佈,同時還有數十萬人線上觀看。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總幹事羅爾夫-豪雅在熱烈的掌聲中說道:”我們對自然的認識達到了一個里程碑。
希格斯顯然不堪重負,眼眶濕潤了,他對研究人員說:”在我有生之年發生了這樣的事,真是不可思議。”
什麼獎?
希格斯玻色子完成了標準模型,但要完全理解它仍是一項進行中的工作。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讓理論家們將注意力轉向了宇宙中仍未解釋的巨大部分,以及一些深奧的想法,如平行宇宙的可能性。
作為一名無神論者,希格斯不喜歡”上帝粒子”這個綽號,頭條新聞作者經常把這個綽號賦予以他名字命名的玻色子。
他對科學有著強烈的看法,尤其是在核裁軍運動開始反對利用核能時,他辭去了該運動的職務。
1962年,希格斯與美國語言學家、核裁軍運動人士喬迪-威廉森(Jody Williamson)結婚,後者於2008年去世。他們育有兩個兒子。
希格斯對自己的成就很謙虛,也很忌諱媒體。在諾貝爾獎網站的一次訪談中,他講述了在2013年諾貝爾獎即將揭曉的那天早上,他是如何預料到媒體的關注,並採取步驟避開媒體的。
他離開在愛丁堡大學擔任名譽教授的家,到海港附近散步,然後去吃午飯,看藝術展覽。
在他回家的路上,一位以前的鄰居祝賀他獲獎。
“我說:’什麼獎?'”他笑著回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