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歷史 > 文章内容 返回
舌尖上的帝國權力場
发布:2024-03-05
鹽可不像農作物那樣可以自給自足,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它是一般老百姓唯一需要花錢購買的物資。

很難相信,鹽這種普羅大眾每日所需的小小調味品,竟會成為一個帝國長達2000多年的經濟支撐,這不得不說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尤其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它顯得尤為重要:

《聖經》中最能誇人的話就是——你們是這世上的鹽;而現在英語中的月薪[salary]一詞,最早就是指古羅馬每月發給士兵買鹽的補貼;在中國歷史中,食鹽更是佔據著其他戰略物資無法替代的地位……

中國哪里人吃得最鹹?查看關係圖譜

中國哪里人吃得最鹹?

 

…

有鹽有味,古人多久開始吃鹽?

眾所周知,人沒有鹽根本活不了,但鹽是從什麼時候走進人類生活的呢?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尚未有史籍記載或考古資料可以確切地解答這個疑惑。然而,可以想見的是,如同火的使用一樣,鹽的發現和食用,同樣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歲月。

鹽文化最早起源於中國遠古時期,已經有超過4000年的歷史。在古代,鹽的名字叫做“鹽”,意思是在器皿中煮鹵。

食鹽

在“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的蒙昧時代,可憐的古代先民們完全不知道何為鹹味,更別說什麼是鹽了。後世人們在祭祀用的肉湯中不加鹽,即所謂“大羹不致”,用來表示對古禮的遵循。

司馬遷在《史記•樂書》記載:“大食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者矣。”就是早期古人原本不知鹽、不識鹽的最佳佐證。這種情況一直到炎黃時期,才終於有了轉變。

傳說黃帝手下有一位叫做夙沙氏的諸侯,這位夙沙氏沒什麼別的特長,就擅長煮鹽。他通過煮海水,發明出了鹽。由於當時的設備太過簡陋,提煉出的多是粗鹽,顏色也有青、黃、白、黑、紫5種。

這一發現無疑加快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而夙沙氏也因為是第一個發明出鹽的人,被後代尊稱為“鹽宗”,直到現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供奉鹽宗的廟宇。

古代制鹽圖

鹽發明出來後,慢慢開始被當成了調味品使用。《尚書•禹貢》就有青州“厥貢鹽希”的記載,即夏朝時期就有“貢”給奴隸主國家的鹽。這種鹽主要用作調味,並且十分珍貴,被當做貢品上交。

而《尚書•說命》中更有:“苦作和羹,爾惟鹽梅”的記載,說明商朝人很早就知道用鹽和酸梅果作為鹹、酸兩種調味品。

到了周代,人們已經把鹹味作為“五味”(酸、苦、辛、鹹、甘)之一,並用於醫治疾病。《周禮•天官宰》中稱“以鹹養脈”,就是當時人們對鹽醫療功用的新認識。

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寫的《呂氏春秋》也有“調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鹹而不減”的論述,進一步具體談到了鹹味的調理方法。其後,鹽的調味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漢代王莽稱鹽為“食肴之將”,可見鹽在當時飲食烹飪中的地位。

中原文明最早就分佈在鹽池周圍(紅色及綠色部分為鹽池)

此外,中國也是鹽井的發明地。西元前69年至西元前66年(漢宣帝時期),四川地區就有鹽井數十所。漢代起,也開始利用鹽池取鹽。東漢王廙(yì)的《洛都賦》就曾記載:

“東有鹽池,玉潔冰鮮,不勞煮,成之自然。”

曹魏初年,劉楨《魯都賦》中“又有鹽池漭沆,煎炙陽春,焦暴噴沫,疏鹽自殷,挹之不損,取之不勤。”都可以作為鹽池在中國古代已普遍存在的有力證據。

 

…

誰有鹽,誰就有牛b哄哄的資本

在現代,石油資源就等於金錢,而古代,鹽的地位甚至比石油還高。畢竟,鹽可不像農作物那樣可以自給自足,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它是一般老百姓唯一需要花錢購買的物資。再加上古代的食鹽產地有限,方便統治階級控制,這樣一座金山擺在面前,誰不用誰傻!

殷商周時期,政府就成立了專門“鹽法”進行管控。但由於技術的缺失,造鹽過程浪費,因此在這一時期,鹽的價格非常昂貴,只能成為上流貴族的專屬享受。

周朝時,帝王乾脆成立了專門掌管鹽的部門,掌管鹽的人就叫做“鹽人”。皇宮中的鹽由鹽人統一調配,各種鹽的用處都不一樣,祭祀的時候要用“苦鹽”或者“散鹽”,接待客人要用“形鹽”,皇帝用膳要用“飴鹽”。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文化走向早熟,鹽的來源也日益廣泛:以崤山(潼關)為界,東面以海鹽為主,西面以岩鹽和池鹽為主,南方則多為土鹽。四川自貢以井鹽而聞名,江南甚至以鹽城命名。

鹽的地位也進一步提高,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哪個國家鹽多,就證明這個國家富強。其中產鹽最優的河東鹽池,不僅成為春秋時幫助晉文公稱霸的聚寶盆,戰國時,它還讓魏國成為了七雄中最富的國家,是秦國攻打魏國的重要目標。     管仲更是提出了以漁鹽之利而興國的辦法,率先在齊國對食鹽實行官方專營,開了中國歷史上長達2000多年的食鹽財政先河。齊國因此擁有了充足的財政收入,去擴軍備戰,還修築了齊長城,大量對外出兵,助力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

《鹽鐵論》中記載了中國最早的自由市場精神

有了前車之鑒,秦漢時期政府,不得不加大對“鹽法”制度的管理。漢代因為連連征戰,國庫虧空,漢武帝就正式對鹽鐵實行專賣,由政府募民煎鹽,食鹽官收、官運、官銷,同時對它們課以重稅。如果有人敢私自販賣鹽鐵,就會受到剁掉左腳趾的懲罰。

但因為官營商業效率低、食鹽品質又差,又因官方壟斷價格虛高,招致民間百姓的不滿和怨恨。尤其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糧食一斛賣到50萬錢,而作為調味品的鹽價竟然比糧價還要高。故此,在歷史的發展中,中央政權為了社會維穩,食鹽專賣法也就時行時廢。

一直到唐代安史之亂後,朝廷揭不開鍋,才又重新撿起專賣法,用鹽上收來的稅養軍隊。稅率更是高得嚇人,鹽商也趁機從中牟利,但由於整個賣鹽的行業,都由朝廷一手操辦,所以大部分的錢還是流入朝廷手中。而宋朝在澶淵之盟後,支付給遼國的賠款,可能也只有食鹽稅的一丁點。

唐朝的鹽稅增長趨勢圖

就這樣,專賣法一直被延續到了元明清時期,成了最為穩定和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元代的中央財政收入,鹽稅收入占比就高達80%……

…

鹽商or鹽官,富了誰的口袋?

比起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販鹽才是最掙錢的行當。以至於提及古代富商,人們的第一印象,不是開銀號的晉商,也不是遊商全國的徽幫,而是大名鼎鼎的鹽商。

尤其在清代,清政府特許具有壟斷食鹽運銷經營特權的食鹽專賣商人。他們借此特權而攫取巨額的商業壟斷利潤,成為清代顯赫一時的豪商巨賈。其中,以揚州鹽商最為聞名,他們眠花宿柳,買官鬻爵,一擲千金。這個富可敵國的群體,是怎樣斂財聚富的?

《兩淮鹽法圖》展示了兩淮鹽場向貨船發貨的繁榮景象

其實,早在唐宋至明清時期,作為帝國命脈的食鹽財政,就已經使運河源頭的揚州成為東方大都市。再加上明清兩代的國家鹽運使公署設在揚州,這座城市壟斷了最為富庶的兩淮食鹽市場,城內富商雲集,僑居者達數萬之多。

鹽商的富有程度更是超乎常人想像,根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在乾隆年間的揚州鹽商中,資產在百萬兩白銀以下的都只能算是小商人,根本進不了上流社會。

清道光年間兩浙鹽商許益裕的鹽業執照,圖片來源網路

然而,任憑你鹽商再富,跟政府沒有過硬的關係也成不了事。由於鹽是國家控制的物資,所以鹽商必須憑藉政府開出的“鹽引(鹽引起於宋,是政府發給鹽商的運銷許可證,以後各代皆沿用)”,才能從鹽場提鹽,然後進行售賣。

而這個相當於通行證的東西就控制在“都轉鹽運使司”手中,想要獲取就自然少不了與官府打交道,這其中必然與官府有些蠅營狗苟的利益牽扯,所以鹽官自然能從中撈得不少油水,是數一數二的肥差。而揚州的鹽商除了與官員打好關係之外,還努力地走上層路線——討好皇帝。

在乾隆下江南期間,揚州的鹽商就主動負責接駕事宜。他們不僅在皇帝必經的河道上搭建舞臺,放置巨大的壽桃,請演員來扮演神仙向皇帝祝壽;還花費幾十萬兩白銀為乾隆修建行宮,揚州大名鼎鼎的瘦西湖也被重新清理修繕出來,供皇帝遊玩。

據《高宗南巡遺事五則》記載,連一向以豪奢出名的乾隆皇帝也慨歎:“鹽商之財力偉哉!”

乾隆皇帝南巡揚州圖

除了走上層路線,這些鹽商還將移花接木的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在他們從鹽場將鹽提出之後,再私下跟販賣私鹽的鹽梟交易,將大批的私鹽夾帶到船上。官鹽每斤五十八文,私鹽四十二文,將私鹽當成官鹽來賣,日積月累怎麼會不富得流油?

古代販賣的私鹽中的一種:青鹽

此外,他們還很擅長掛羊頭賣狗肉的手段——以次充好。在價位高、利潤少的官鹽中摻入各種雜質,將這些雜質也賣出了官鹽的價錢。同時,由於官鹽品質被鹽商搞劣,百姓對私鹽需求更大,而私鹽還是一樣控制在這些鹽商手中,他們自然也是哄抬鹽價,牟取暴利。

通過一系列欺上瞞下的不入流手段,紅頂鹽商(官商)已經從某種意義上把持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鹽商與官府結為利益同盟,官府無限庇護鹽商的胡作非為,鹽商則慷慨資助官府和官員一切特殊開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俗話說,有財不外露,得意不倡狂。鹽商在接駕中錢財大量損耗,再加上奢靡的生活,使其成了朝廷無限薅羊毛的對象:每次國家遇到大事,都需鹽商“報效”。最後,在取消鹽引政令和太平軍搜刮的雙重打擊下,鹽商從此一蹶不振,隨著清帝的遜位,逐漸消失在了歷史中……

來源:全歷史網

上一篇:胡塞武裝部長稱,進入也門水域的船隻必須獲得許可
下一篇:古代廢品處理大賞
相關推荐
  • 中國好手藝展開幕
    链接阅读
  • 中國遺產保護為世界提供啟示
    链接阅读
  • 敦煌遺珍“還鄉” 文明對話“迴響”
    链接阅读
  • 中國瀋陽博物館展出易縣大北城宋遼金銀器
    链接阅读
  • 中國古陶瓷基因庫助荷蘭藏家破解瓷盤年代之謎
    链接阅读
  • 中國西藏考古新成果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链接阅读
  • 良渚考古新發現:古老的水利系統“更複雜了”
    链接阅读
  • 中國馬王堆漢墓出土醫書十六種 看漢代人如何養生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美國最高法院允許特朗普扣留 40 億美元對外援助

特朗普對重型卡車、藥品和傢俱加征新的美國關稅

2025-09-26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