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Kate Holton 報導 英國在追求與歐盟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同時,也在向中國示好,這使其成為應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不可預測的新世界秩序的測試案例。
作為一個歷史上開放的國家,依賴全球貿易的英國,在特朗普的全面關稅引發貿易戰後,已經達成了多項貿易協議。
它與印度談判達成了一項自由貿易協議,獲得了華盛頓的關稅減免,並在國防、能源和農業方面重新定位,更接近歐盟。
分析人士表示,這種做法已經考驗了美國、中國和歐盟這三大貿易大國的耐心,它們占英國貿易的三分之二,任何有限的經濟效益都可能需要時間才能顯現。
馬丁·唐納利,曾任英國貿易部首席公務員,表示在當前環境下沒有“容易或廉價的勝利”,如果政府戰略出錯,可能會“被三大貿易集團拒之門外”.
在一個分裂的世界中,貿易分析師表示,英國已接受其作為美國安全和技術軌道上的衛星角色,賦予華盛頓對一些供應鏈和鋼鐵所有權的監督權,這可能會排擠中國。
它拒絕了美國要求其進一步開放食品市場的要求,以便能夠與布魯塞爾更緊密地保持一致,而這一協議因歐盟希望與英國加強軍事聯繫而得以緩解。
它也在努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以吸引內資和消費品,向中國精英銷售其金融服務,同時試圖避免分享可能激怒美國的敏感技術。
英國特許出口與國際貿易協會負責人馬可·福吉奧內表示,在8萬家出口的英國企業中,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重組供應鏈,以隔離包括國防和人工智慧在內的高風險領域。
“他們需要一個適用於所有主要市場的策略,”他說,並補充道,一種在不同領域對歐盟、美國和中國採取不同處理方式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但前提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認為這是一致的,而不是機會主義的”。
一位曾在倫敦和布魯塞爾工作的貿易官員表示,英國已經從特朗普那裏獲得了美國總統不願意給予歐洲的讓步,並且英國也接受了一個可能被布魯塞爾視為禁忌的衛星地位。
這位官員因政府工作原因要求匿名,他表示,未來的挑戰是讓所有合作夥伴保持一致。
曲折的脫歐後談判
英國在2020年成為獨立貿易國,此前經過四年的曲折談判,最終決定脫離歐盟。
英國脫歐的支持者曾表示,這將使該國能夠與亞洲增長更快的經濟體達成貿易協議。
支持者還希望它能建立在英國與美國之間牢固的安全關係基礎上,納入更多的食品和商品貿易,但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英國的預算預測機構認為,脫歐後貿易的疲軟將導致15年後經濟的潛在生產率比留在歐盟時低4%。
背負著2.8萬億美元(3.7萬億美元)的債務,且經濟難以增長,它尋求聯盟以在更加不確定的世界中實現增長和安全。
保羅·德雷克斯勒是英國商業和貿易部門的董事會成員,曾在英國和國外領導過公司,他表示最近的交易將有助於建立信任。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無論是在地緣政治方面,還是在全球經濟方面,我們需要採取行動來促進貿易發展,”他說。
英國成為首個獲得美國關稅減免的國家,當時它宣佈與特朗普達成一項有限協議,以降低汽車和鋼鐵的關稅,但儘管與美國保持了貿易平衡,它仍保留了10%的美國基準關稅。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專案主任揚卡·厄特爾表示,這將激怒歐盟、日本和其他希望聯合起來反對特朗普的國家。
這項美國協議也可能對與中國的關係構成挑戰,特別是考慮到鋼鐵方面的安全條款,這些條款使美國有可能將中國排除在英國鋼鐵工業之外。
自去年7月當選以來,斯塔默政府將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作為其主要外交政策目標之一,此前連續幾屆保守黨政府因人權、香港、投資和安全問題與中國發生爭執。
中國駐倫敦大使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國家之間的協議不應針對其他國家,中國準備“根據需要”作出回應。
Oertel表示,如果中國“對英國採取非常強硬的態度,以嚇阻其他國家簽署這些協議”,英國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
“英國所做的就是讓自己成為了實驗品,”她說,”我不確定這是一個令人舒適的處境。”